RSS

努力学习,开心每一天

菁优网首页

 jorge的最新日志

2017年02月12日 14:10 | 阅读(867) | 评论(0)儿童时期是怎样划分年龄阶段的

岁.儿童时期生理、心理发育很快,不同的月龄和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因此,根据儿童各年龄时期的胜利与心理特征和不同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将儿童时期划分为以下各年龄阶段:
  (1)婴儿期: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学龄期的开始年龄,多数国家划在6周岁.我国解放前儿童7周岁入学,而目前满6周岁即可入学.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少年期,也称“过渡期”,有人把过渡期的学龄界限划为12~18周岁,而现代汉语词典中结实少年期为10到15~16周岁.可见,在近代儿童发育超前,儿童入学年龄提前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儿童期、过渡期(少年期)的年龄划分,各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从生理、心理发育来看,真正的单纯、幼稚的儿童期是12~13周岁之前.本书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咨询的问题讨论重点上真正的儿童期,即从出生到学龄初期末.

2016年05月12日 15:24 | 阅读(930) | 评论(1)一篇值得深思的德国幼儿教育文章

过多的指责形同挑剔,过多的关怀形同压力,



  过多的放任形同放弃,过多的干涉形同无能.



  德国人爱小孩绝对不会输中国人,但是中国小孩在家长过度保护下多半都变得自私自利、不懂应变、依赖心重…或许参考一下德国人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我们下一代的正常成长.



  幼儿教育是成长的第一步,这一步能否走好与性格形成和命运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退出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措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本事.



  因此,"残酷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驱势.上午9时,沉浸在冰天雪地之中的德国北部城市汉诺威寒冷无比,然而位于市区的玛格瑞特幼稚园门口分热闹.



  孩子们背着硕大的书包,精神抖擞地陆续走进园内,开端了一天的生活.为了深入了解现在德国流行的"残酷教育",我也走进了幼稚园.衣服穿多了易感冒



  幼儿园是一座两层小楼.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草地、沙地、石头地…却没有看到国内常见的塑胶地.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胆子很大,登梯爬高一点都不含糊.老师们则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



  我发现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却看不到穿棉衣或防寒服,顶多穿一件绒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裤或短裙.看着我大惊小怪的模样,陪同我的雅娜老师解释说:"幼儿应该比大人少穿点衣服.他们精力旺盛几乎可以用来'发电'.活动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肿的服装还会影响他们的活泛性."



  走进活动室,只见里面堆满了各种垫子,孩子在上面尽情地翻滚嬉戏.6 岁的乔安娜在圆形的蹦蹦床上弹跳,一不留神把 2岁大的托尼撞倒了.托尼大哭起来,而站在一旁的老师并没有马上跑过去安慰他.



  3分钟后,老师走过去温和地说:"托尼,你刚刚被乔安娜撞了一下,你觉得很委屈对不对?可是你是小男子汉,难道还没有哭够吗?"托尼点点头,立刻收起抗议的哭声,用袖子擦去脸上的鼻涕和眼泪.



我留意到墙上贴满了"15名小科学家的研究学习成果".难道还包着尿布的小孩也懂得研究和写报告吗?"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好处就是,年龄大的孩子会教年龄小的孩子,年龄小的孩子会主动模仿年龄大的孩子.他们在一起制作东西,墙上所展示的成果就是他们的小发明."幼儿园的负责人苏珊娜博士笑着对我说,"这种教育模式能激发孩子勤动手工脑,主动团结协作.比如,配对游戏、协作拼图、合办聚会等,让孩子从小就能体会到团体协作的力量."苏珊娜博士强调说,"来幼儿园的孩子主要的任务就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



  园内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至于进行什么活动,由孩子自己决定,可以画画、听故事、到户外玩,只要是幼稚园里能进行的活动,做什么都行.



  午餐时间有3个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中午12时.我看见孩子们三三两两地来到餐桌旁.老师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纪小的、不会用勺子吃饭的孩子就用手抓着吃.今天刚刚入园的3岁大的格碧妮站着不动,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老师让她坐在小凳子上,用手势启发她自己吃饭.可是,格碧妮不会抓着吃,呆呆地坐在那里.老师耐心地用手比画着教她,却丝毫没有要喂她的意思.直到吃饭时间退出,格碧妮一口没动的饭菜就被"没收"了.



  看到这儿,我有些不解.雅娜老师说:"德国人从来不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饿了,自己会主动吃的.格碧妮现在不会自己吃,下次就会了."苏珊娜博士说:"孩子不会做的事,老师只在必要时给以言语或者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大人不要强迫他们做什么,也不包揽,因为那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独立行为』的发展.帮他完成某些事,日后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缺乏创造性."



  幼稚园提供 3个午餐时间─中午 12时、下午 1时和下午 2时,孩子自己决定何时用餐.在午睡的问题上,老师也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如果在床上躺 20-30分钟还没有睡着,他可以出去玩.这让我想起邻居4岁大的儿子米希尔到我家时的情景.米希尔没有见过中国的饺子,抓起一只生饺子就往嘴里塞.当我想制止时,他妈妈却制止了我,说:"别管他,这样他才知道生的是不能吃的."



 



大人向孩子认错



  苏珊娜博士认为,家长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给以孩子尽量多的爱而不是宠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要常把"对不起"、"请原谅"和"谢谢"之类的词挂在嘴边.由于得到父母的爱护和尊重,德国的小孩从小就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购买什么样的家用电器、汽车,如何布置房间、处理家务等,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父母一起商讨,父母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充分肯定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



  在德国,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已被行入法律条款.一方面法律规定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严禁父母"唠叨、打骂或不爱子女",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双亲.此外,法律还详细解释了儿童享有的各项权利.



  独特的抱孩子方式



  从下午2时开端,家长们陆续赶来接自己的孩子.这时,我看到一些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孩被家长一手抱在胸前.有趣的是,他们的抱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只胳膊上,红扑扑的小脸朝外,后背贴着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着,样子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青蛙.在瑟瑟的寒风中,"狠心"的家长不给小孩过多的遮盖,还不慌不忙地走出幼儿园.



  苏珊娜博士说:"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他们需要自然的生长环境,不可过于控制,给孩子留下尽量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比如,抱孩子时孩子的脸朝外,眼睛和大人的视野基本一样,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动,全身能充分地与阳光和空气接触,有利于他们适应自然环境,茁壮成长."



  生命的诞生与成长,犹如照顾一粒种子,这历程就如同农夫把小种子撒在泥土中,每日悉心照顾,若水加得过多,就会像过多的指责形同挑剔,水将淹没种子;若阳光过度曝晒,就会像过多的关怀形同压力,反而令它枯萎.当种子开端发芽、长大、长高时,仍需每日悉心照顾,不能就此放任不管,因为,过多的放任形同放弃,若疏于照料,万一得了病虫害就会夭折;反过来说,若对植物照料得太过无微不至,让它失去了该有的抵抗力,就像过多的干涉形同无能,任何的打击都很有可能让幼株提早退出生命.好不容易直到植物开花、最后结成果子,农夫才算完成了阶段任务

2016年05月11日 19:19 | 阅读(931) | 评论(0)告诉孩子人的一生应追求什么



  故事一:

  

  英国某小镇.

  

  这儿,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这儿,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

  

  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

  

  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

  

  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邻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

  

  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我们的女同胞了.

  

  故事二:

  

  中国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

  

  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菏泽.若干年后,妻子又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济南.妻子又托关系找熟人,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可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国家电业总公司调到重庆.于是,她所有的朋友,就给她开玩笑--你们俩呀,天生就是牛郎织女的命.要我们说呀,你也别追了,干脆辞职,跟着你们家老张算了.

  

  但是,她以及公婆、父母,都一致反对."干了这么多年,马上就退休了,再说,你的单位效益这么好,辞职多可惜.要丢掉多少钱呀!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

  

  其实,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已经非常优越.早已是中层阶级,但是他们仍然惦念着那一点退休金.

  

  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我们,是一个尚义轻利的民族.中国人一直是为了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义而活着.

  

  于是,中国人,不能在没有目标的生活中活着.而这个目标,可以是工作,可以是理想,可以是金钱,可以是孩子,可以是老人…但是,唯一不可能是的,就是自己.

  

  中国人,可以很委屈的活着.可以是工作上的极不顺心,可以是婚姻上的勉强维持,可以是人际关系上的强作笑颜,可以是所有欲望的极端压制,可以是为了一个所谓的户口…哪怕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也在所不惜.

  

  中国人,可以过异常艰难的日子,但并不能安贫乐道,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必定有一个近乎玩笑的借口;中国人,可以把高官厚禄当作成功,中国人可以把身家百万当作理想,中国人可以抛却天伦之乐四海飘荡,但是,中国人唯一不认可的成功--就是家庭的和睦,人生的平淡.

  

  于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把爱国、崇高、献身、成功、立业的情结推向了极致--他们要么在大公无私,其实是舍本逐末的漩涡里苦苦挣扎,要么在肩负重任,其实是徒有其名的怪圈里受尽折磨…唯一遗漏的就是自由和自我.

  

  于是,在外国,妇孺皆知的道理;在中国,没人能整明白.

  

  故事三:

  

  有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

  

  这个美国商人对墨西哥渔夫能抓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还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抓这么多?墨西哥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

  

  美国人再问,你为什么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一些鱼?墨西哥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墨西哥渔夫解释: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实又忙碌呢!

  

  美国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他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硕士,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在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

  

  墨西哥渔夫问:这又花多少时间呢?

  

  美国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墨西哥渔夫问:然后呢?

  

  美国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

  

  然后呢?

  

  美国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

  

  墨西哥渔夫疑惑的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了吗?

  

  人的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回答.但我们应该知道成功有很多种定义,有些人终生都在追逐名利,他们生活得很快乐(也许),有些人毕生都在灯红酒绿,他们生活得也很幸福(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在平淡充实,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度过平凡的一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或许,真正的成功只有一个,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2016年05月11日 19:13 | 阅读(946) | 评论(0)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

研究显示,每天陪孩子玩一会儿,能让他的性格更阳光.事实上,国外已有早教专家提出,陪孩子玩就是最好的家教.日前,据美国心理中心网报告,发表在《发育与精神病理学》期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进一步显示,父母多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有利于其青少年期、甚至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减少他们出现人格障碍的风险.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美国宾翰顿大学神经科学及认知心理学特聘教授马克•伦岑韦格尔解释说,在与父母每天进行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会模仿大人的社交技巧与处世方法,学会从容处理自己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力,性格会更加开朗、阳光.

  但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的一项调查则显示,和10年前相比,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的父母减少了.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给了幼儿园、电视及网络游戏.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门诊、儿童行为问题专家顾伯美副主任医师对此表示,父母的陪伴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万万不能缺少的,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合适的互动游戏.

  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家长可以多陪孩子有针对性地看一些图片,例如把一匹完整的马与一匹缺失了一条腿的马的图片同时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指出两幅图的不同,训练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等.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重视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训练.通过一起搭积木,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协调能力;通过做手工、编故事等,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能力等.

同时,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互动游戏.好动的孩子可以选择静态游戏,如积木、拼图等,帮助孩子修正好动的个性;表达能力弱的孩子,家长可以陪他讲故事,通过复述、提问等方法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性格孤僻的孩子可以选择动态玩具,如声控玩具汽车等,让孩子在追逐汽车的过程中,产生愉快和自信的感觉,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2016年05月11日 15:51 | 阅读(945) | 评论(0)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

问题一、课堂教学中"度"把握不好

®"度"指恰到好处的程度.

®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把握好"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速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知识的速度要做到快慢、缓急适中得体,使学生容易接受.

®速度过快,超过学生一般的接受、消化速度,那么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便会匆匆而过,无法静思默想,完成收取信息,并及时反馈,难以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速度过慢,结构松散,则容易给学生听讲、思维留下"空隙",使他们形成剌激疲劳,神经松驰,注意力分散.

2、坡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桥设阶,铺石修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对课堂坡度的最好注释,朱熹也曾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坡度过大,学生无法接受,容易产生惧怕心理和厌学情绪;坡度过小,则容易使学生有"轻而易举"之感,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问题,不利于学生求知的意志和品格的培养.

3、密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时要做到疏密相间,科学合理,即每一节课的知识传授量不能过大,过密.

®密度过大,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势必影响知识的吸收;密度过小,不但白白浪费教学时间,而且由于知识容量少,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

4、深度

®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应是新鲜的甘蔗,而非经过教师咀嚼过的甘蔗渣.是层层剥笋的工具和方法,而非一个所谓知识精华的竹笋.

®教师应摒弃那种照本宣科的讲述,深挖教材中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内容,并加以想象、构思,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内容,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问题二、课堂讨论存在误区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可见讨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它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1、讨论题选择不恰当

®在讨论之前,首先要考虑讨论题,它可能是一个实际问题,也可能是一个假设的问题,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讨论题都应该具有探讨性、争议性.

®讨论题难易要适当,太难了,大家只能望题兴叹,讨论不起来;太容易了,一下子就得出共识,这种问题也没有讨论的必要.

®讨论题也应该选择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问题,如果参加者对讨论题一无所知,或者讨论题与讨论者毫无关系,那便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无法参加讨论.

2、讨论离题

®讨论开始后,学生可能会由于讨论中的一些问题而转移讨论中心,从而使讨论偏离论题.

®教师要在讨论中注意听取学生发言,并随时引导,而不要让讨论扯到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上.如果教师觉察到讨论已经离题了,可以提醒学生把讨论引回到主要的问题上来.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讨论,以求讨论达到一定的深度.

3、讨论为少数学生所把持

®一个班的学生能力有高有低、语言表达能力有强有弱,少数很健谈的或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把持讨论,而一些能力低的学生则退出讨论,这样,讨论就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

®教师要注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和指导能力差的学生参加讨论,大胆发言.

®在分组时,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能力、才能等.另外,每个小组负责的同学要注意让每个成员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不及时总结

®讨论结束后,如不进行总结,就会使学生对讨论的结果和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反而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在每次讨论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说明讨论结果,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应注意改正的错误等.

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非常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学中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采取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

(1)让学生去讨论.

®美国一位数学和科学教育专家在对日本小学的数学教学作了四个月的考察之后,认为日本小学生数学成绩优良的原因是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对不同的认识开展直率的讨论并明确而又充满信心地发表个人的意见.讨论是日本数学课的主要活动之一.

®讨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非正式讨论,师生一起漫谈收获体会;另一种是正式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发动全班学生讨论.

(2)让学生去思考.

®国外议论最多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这个"思考时间",法国称之为"等待时间",日本称之为"间歇时间".

®美国一学者进行了实验,发现延长思考时间,给学生思考提供机会,对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思考过程能使学生把新材料与已经掌握的知识融为一体.

®实验证明:当教师把提问后的思考时间延长到5秒或者更长些时,即可引导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思维,学生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地回答问题,合乎要求的和正确的回答率提高了.

总之,延长思考时间能扩大学生的思考范围,使其答案更有条理性.英国一些教育家认为,有些教师在提问时,总喜欢重复所提的问题,或者另外提些问题来弥补"冷场".其实,这是在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正是学生在思考.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3)让学生自己去辅导.

®许多国家提倡教师要组织那些已经掌握了教材内容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这样既帮助了同学又提高了自己.日本小学还给高年级学生布置教低年级同学的任务,并派优秀生辅导差生

(4)让学生去练习.

®学习离不开练习,这是各国教育家的共识.国外强调练习的针对性.

®一要针对教学的任务,针对每节课的教学目的,针对教材本身的要求;

®二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更多...

个人资料

jorge

  • 等级:
  • 下载次数:0
  • 性别:
  • 生日:2016年4月12日
  • 地区:海外其他
  • 年级: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