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努力学习,开心每一天

菁优网首页

 秦雷的最新日志

2014年03月02日 11:40 | 阅读(53) | 评论(0)化学家的故事:邓稼先的故事

    他从美国归来,带了几双尼龙袜子送父亲,还带回一脑袋原子核的知识.

    岳父支援的一点粮票,他都用来买饼干与同事们分享;他在基地度过10年单身汉生活 

邓稼先于1950年夏天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完全可以留在那里并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他毅然回来建设仍一穷二白的祖国.同年国庆节,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邓稼先还强调试验的基本原则是亲临第一线.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10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一次,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他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检验,自己受到致命的辐射伤害 得知患癌症,他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 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4年03月02日 11:38 | 阅读(66) | 评论(0)化学家的故事: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 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利.他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住宅、乡村、工厂…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今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

2014年02月28日 11:07 | 阅读(45) | 评论(0)科学家故事:瓦特与蒸汽机

    1764年,学校请瓦特修理一台纽可门式蒸汽机,在修理的过程中,瓦特熟悉了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并且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两大缺点:活塞动作不连续而且慢;蒸汽利用率低,浪费原料.以后,瓦特开始思考改进的办法.直到1765年的春天,在一次散步时,瓦特想到,既然纽可门蒸汽机的热效率低是蒸汽在缸内冷凝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不能让蒸汽在缸外冷凝呢?瓦特产生了采用分离冷凝器的最初设想. 

    在产生这种设想以后,瓦特在同年设计了一种带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按照设计,冷凝器与汽缸之间有一个调节阀门相连,使他们既能连通又能分开.这样,既能把做工后的蒸汽引入汽缸外的冷凝器,又可以使汽缸内产生同样的真空,避免了汽缸在一冷一热过程中热量的消耗,据瓦特理论计算,这种新的蒸汽机的热效率将是纽可门蒸汽机的三倍.从理论上说,瓦特的这种带有分离器冷凝器的蒸汽机显然优于纽可门蒸汽机,但是,要把理论上的东西变为实际上的东西,把图纸上的蒸汽机变为实在的蒸汽机,还要走很长的路.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几台蒸汽机,但效果反而不如纽可门蒸汽机,甚至四处漏气,无法开动.尽管耗资巨大的试验使他债台高筑,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怯步,继续进行试验.当布莱克知道瓦特的奋斗目标和困难处境时,他把瓦特介绍给了自己一个十分富有的朋友--化工技师罗巴克.当时罗巴克是一个十分富有的企业家,他在苏格兰的卡隆开办了第一座规模较大的炼铁厂.虽然当时罗巴克已近50岁,但对科学技术的新发明仍然倾注着极大的热情.他对当时只有三十来岁的瓦特的新装置很是赞许,当即与瓦特签订合同,赞助瓦特进行新式蒸汽机的试制. 

    从1766年开始,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艺等各方面的困难,终于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样机.同年,瓦特因发明冷凝器而获得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的第一项专利.第一台带有冷凝器的蒸汽机虽然试制成功了,但它同纽可门蒸汽机相比,除了热效率有显著提高外,在作为动力机来带动其他工作机的性能方面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就是说,瓦特的这种蒸汽机还是无法作为真正的动力机. 

    由于瓦特的这种蒸汽机仍不够理想,销路并不广.当瓦特继续进行探索时,罗巴克本人已濒于破产,他又把瓦特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工程师兼企业家博尔顿,以便瓦特能得到赞助继续进行他的研制工作.博尔顿当时经四十多岁,是位能干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他对瓦特的创新精神表示赞赏,并愿意赞助瓦特.博尔顿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他是当时伯明翰地区著名的科学社团"圆月学社"的主要成员之一.参加这个学社的大多都是本地的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学者以及科学爱好者.经博尔顿的介绍,瓦特也参加了圆月学社.在圆月学社活动期间,由于与化学家普列斯特列等交往,瓦特对当时人们关注的气体化学与热化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他后来参加水的化学成分的争论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圆月学社的活动使瓦特进一步增长了科学见识,活跃了科学思想. 

    瓦特自与博尔顿合作之后即在资金、设备、材料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瓦特又生产了两台带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由于没有显著的改进,这两台蒸汽机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这两台蒸汽机耗资巨大,使博尔顿也濒临破产,但他仍然给瓦特以慷慨的赞助.在他的支持下,瓦特以百折不挠的毅力继续研究.自1769年试制出带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样机之后,瓦特就已看出热效率低已不是他的蒸汽机的主要弊病,而活塞只能作往返的直线运动才是它的根本局限.1781年,瓦特仍然在参加圆月学社的活动,也许在聚会中会员们提到天文学家赫舍尔在当年发现的天王星以及由此引出的行星绕日的圆周运动启发了他,也许是钟表中的齿轮的圆周运动启发了他.他想到了把活塞往返的直线运动变为旋转的圆周运动就可以使动力传给任何工作机.同年,他研制出了一套被称为"太阳和行星"的齿轮联动装置,终于把活塞的往返的直线运动转变为齿轮的旋转运动.为了使轮轴的旋轴增加惯性,从而使圆周运动更加均匀,瓦特还在轮轴上加装了一个火飞轮.由于对传统机构的这一重大革新,瓦特的这种蒸汽机才真正成为了能带动一切工作及的动力机.1781年底,瓦特以发明带有齿轮和拉杆的机械联动装置获得第二个专利. 

    由于这种蒸汽机加上了轮轴和飞轮,这时的蒸汽机在把活塞的往返直线运动转变为轮轴的旋转运动时,多消耗了不少能量.这样,蒸汽机的效率不是很高,动力不是很大.为了进一步提高蒸汽机的效率,增大蒸汽机的效率,瓦特在发明齿轮联动装置之后,对汽缸本身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他虽然把纽可门蒸汽机的内部冷凝变成了外部冷凝,使蒸汽机的热效率有了显著提高,但他的蒸汽机中蒸汽推动活塞的冲程工艺与纽可门蒸汽机没有不同.两者的蒸汽都是单项运动,从一端进入、另一端出来.他想,如果让蒸汽能够从两端进入和排出,就可以让蒸汽即能推动活塞向上运动又能推动活塞向下运动.那末,他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倍.1782年,瓦特根据这一设想,试制出了一种带有双向装置的新汽缸.由此瓦特获得了他的第三项专利.把原来的单项汽缸装置改装成双向汽缸,并首次把引入汽缸的蒸汽由低压蒸汽变为高压蒸汽,这是瓦特在改进纽可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的第三次飞跃.通过这三次技术飞跃,纽可门蒸汽机完全演变为了瓦特蒸汽机.

2014年02月28日 11:06 | 阅读(53) | 评论(0)科学家故事:诺贝尔故事

    诺贝尔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接受家庭教师的指导.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后来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

    实验室里雾腾腾,诺贝尔 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么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么行呢?"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

    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

    原来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点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因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虽然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他认为: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必须的教育费用,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

2014年02月28日 11:04 | 阅读(46) | 评论(0)科学家故事:伽利略与钟摆

 

    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天文学家伽利略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伽利略是个天主教徒,有一天,他到比萨教堂去做礼拜,突然,一阵风吹来,使吊灯不停地在半空摆动,这时伽利略发现,不论吊灯摆动的副度是大还是小,它们摆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又一阵风吹来,伽利略惊奇的发现:吊灯的摆动与摆动的幅度大小无关.伽利略回到家找来一根绳子,吊上重物,变换着方式,让它摆动.于是,他再次发现: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跟所物体的重量没有关系,而和摆长有关系.

2014年02月28日 11:03 | 阅读(56) | 评论(0)科学家故事:达尔文与生物链

    1843年暮春的一天,从离英国伦敦10多公里的一个名叫唐恩的小镇里,走出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他就是生物学家达尔文. 

    这天天气晴朗,一些美丽的蝴蝶和蜜蜂在开满鲜花的田野里飞来飞去.达尔文径直向一片开满了粉红色花朵的三叶草田里走去,他是来对田野里的谷种植物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的. 

    达尔文先观察三叶草的花朵.他要看看这些花朵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它们的媒人究竟是谁达尔文看到,有许多土蜂在三叶草上空飞舞,有的土蜂停在花朵上面,正把自己吸食花蜜的器官深深地插入花蕊的蜜腺之中吸食花蜜.他知道,这些土蜂就是帮助三叶草授粉和繁殖后代的媒人.达尔文一连观察了几天,见今年的土蜂非常多;而到夏天的时候,三叶草结的籽也特别多.三叶草丰收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达尔文又去观察.他发现这一年在三叶草地里采蜜的土蜂很少;而到了夏天收获的时候,三叶草结的籽也大大减少;三叶草歉收了.这显然是土蜂少了,减少了给三叶草传粉的机会的缘故.他又在思索:这一年的土蜂为什么少了呢于是,达尔文又对土蜂进行追寻,终于,他在一些岩石洞和树洞里,找到了一个个土蜂窝.同时,他又有新的发现--许多土蜂窝被老鼠吃光了蜜,并且被破坏了.这样,达尔文又明白了,是老鼠的多少决定着土蜂繁殖的数量老鼠多了,它破坏的土蜂窝多了,土蜂就少了. 

    后来,达尔文又经过观察发现,老鼠的多少是由猫的多少决定的.三叶草、土蜂、老鼠和猫这几种看来根本毫不相干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原来还存在着这样有趣而又复杂的关系.达尔文就这样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经过进一步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终于写出了《物种起源》等伟大著作,成为19世纪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和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更多...

个人资料

秦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