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端细腻和粗心大意间游走

菁优网首页

2017年01月18日 22:17 | 阅读(1617) | 评论(2)不朽,须臾。千秋,万象

Chapter3
刚刚整理了这一年多来所有的校报资料.

从前因为懒,都乱堆在桌面,现在终于有时间整理了--也是因为知道,以后再也不会有机会熬夜搜集图片和写稿了.

27张图片,14篇文稿.图片应该不止这些,当时就删了;文稿带着“修改版”“再改版”的后缀,如果不是在电脑上写更方便修改,而是在本子上写,恐怕要改得更多.它们像针线慢慢钩织起回忆,那些做校报的日子,重现眼前.

我大概是编辑里文字功底最薄的一个.到什么程度呢,别人可能写一遍再稍微润色就能过,而我要不断地修改,发现自己只是在原地踏步,再推翻--当然这些都发生在发稿之前.写风景时,否决掉了鼓浪屿和苏州老街,同版的女生z建议我写欧洲比较小众的小镇.于是我从一家网站上搜到一个小众到没有百科的法国小镇.没什么背景资料,全靠几篇游记和游人拍摄的照片,假装自己创越时空走进小镇,筛选信息然后拼凑句子.忘了那次写了多久,总之在电脑前抱着“不写好誓不罢休”的心态到十二点,对结果还算满意.的确,我一直写的很差,但多加修改,严格要求自己,真的会有惊喜.最起码,我已经尽力最大的努力呈现这一处美丽风景.

想起来招新那天提的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推荐一个国外的风景,你会怎么写?一个女生迟疑地说道:我应该不会写这个的.我自己都没去过,根本不了解,再说大家也不可能买张机票飞过去参观啊.z(那时她已是主编)拍了拍手边的报纸,笑道:那要电脑是干什么用的?不管写哪里都要参考资料,要主观但更要客观.我不同意你说的没有机会去国外.我们要是写那些烂大街的风景,还有什么写的必要?

这就是校报的风格了,小众但精致,个性鲜明.这是它不同于学校订购的学生报,语文报的地方,同样是为学生而做,管理报纸的人群不同,定位自然不同.我也理解,后者的编辑真的难以理解我们这些90后,00后的喜好,大众路线是安全的,但未免乏味,时不时还有推荐的烂片冒出来.

矫情也好,文艺也罢,这都是我们最真实的写照.年少就才气满溢的少年,没几个,谁年轻时没矫情过呢?正视自己,表达出真实的想法就足够了.总要成长,总要进步,再回头看昔年的文字感到羞愧也是正常的,无论你是小有名气的作家还是文字爱好者.不求无愧,但求无悔.过了那个表达欲旺盛的年纪,可能就真的没有机会了.人生毕竟是单行道,年轻是条岔路口.

但这也注定了校报一直顶着压力逆风生长,高三学长学姐挑剔,新闻报道稍有纰漏就恶语相加;学生会一向看不起校报的地位,权利间的深深浅浅我尚且不懂;语文组从来不看好校报,“不够正能量”“加些学生作文嘛”;权利更大一点的主任,组长,一心想腾出地方发表文章.

我刚开始不懂这些,只想安安稳稳地做个搬运工,为报纸添砖添瓦.直到一次看似平常的会议,两位学校领导主持,满脸笑容地宣布:校报重改.并入当地广播电视报(四线小城市的发行量能想象么).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能感觉到大家的崩溃.会议一拖再拖,主编一直在询问具体的细节,得到不明确的回复.最后一部分人留下开“声讨会”.

“那要我们还有什么用?人家报纸自己有编辑啊.”
“好好的校报不做了,偏偏并入别人的报纸,不就是为了拿到发行的资格么.”
“这样老师就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了.”

我觉得很难过,却又无能为力.我们这些一腔热忱管理报纸的人,却没有任何的决定权.

令人意味的是,主编最终为我们争取到了重办校报的权利,只不过学校不拨经费,自己拉赞助.虽然学校方面尚不承认它是校报,只说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刊物,但也许是那么多年的报纸突然消失不好给学生交代,对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焕然一新的校报很快被新高一接受.至于并入广播电视报的校报,我只在讲台上偶然见到几次,看来没有统一发放.无非是教师文章和学生习作,笑笑也就放一边了.

对了,校报有了新名字,万象.主编在手记里说,百景荣光,千秋万象.
评论
  • R [2017年02月09日 23:41]

    ……我的校足球队生涯就此结束……学校强行解散……(好久没来看了哎,又有了一篇呢)

  • 我在三体星做饭 [2021年02月05日 21:59]

    标记一下,每天都要读读你的文字

评论内容

个人资料

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