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埋单

菁优网首页

2016年07月29日 15:40 | 阅读(1766) | 评论(1)笑话

一只乌鸦口渴了,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可是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着.于是乌鸦灵机一动,上东海把精卫扔下去的石子叼回来填进瓶子喝到了水.精卫不高兴了,告诉了天神.天神就派了两个黄巾力士把太行山和华山两座大山给搬走填海了.愚公还纳闷儿呢,留一座王屋山是让我有柴烧?沉香拎个斧子更纳闷:"我妈呢?"河神从河里浮上来了,手里拎着两个女的,问沉香:"你妈和你女朋友掉河里了,你先救谁?"

2016年07月29日 13:13 | 阅读(1746) | 评论(0)最浪漫的事



  小时候爹妈吵架,老爹愤而离家出走.老娘说:"别管他,让他走."

  一顿饭的工夫,老爹回来了,买回一条鳊鱼、两个番茄、半棵花菜.

  不久后又吵,老娘怒道:"只有你会出走,我就不会吗?"于是也离家出走.

  晚饭前她回来了,闪进我的房间,把一袋什么东西塞进衣柜."我看这裤子款式挺好的,又打七折,给你爹买了一条,"老娘气呼呼地说,"先藏你这里,别让他看见了,哼!"

  那年情人节,下大雪,老爹在学校上晚自修.老娘在家里一个劲儿地念叨,路上滑,你爹性子急,可别摔一跤.10点多,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老娘赶紧使唤我去开门.老爹看见是我,居然有点脸红:"满街都在卖玫瑰花,我想那玩意儿不实惠,就给你妈买了串糖葫芦…"



  70岁后,外婆越发不愿意出门.外公就隔三岔五领着她,从家门口坐上一辆公交车,随意坐到哪一站,下车,走一小段路或在原站等,看哪辆公交车比较空就上哪辆.一天下来能倒七八趟车,晃晃悠悠漫无目的地转一大圈,倒也从不会迷路.早高峰后出门,晚高峰前必定回来.两人肩并肩地坐在车上,看看窗外,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哪里以前来过,哪里变化了,哪里还是从前的模样.饿了,就吃随身带的饼干,喝装在饮料瓶里的茶水,偶尔撞见喜欢的老馆子,比如"北万新""大壶春""鲜得来""小绍兴"之类,就下车去吃一顿.我笑他们:"像约会一样."外婆白了我一眼:"怎么样,不可以吗?"

  家附近有家生煎店,小有名气,外公外婆常去吃.外婆不爱吃馅,专爱吃生煎的底,又焦又脆,浸了肉汁,咬在嘴里嘎嘣响.外公便把所有的生煎都咬剩一个底,留给外婆吃.

  2006年夏天,外公被查出肠癌晚期,住进医院.家人都知道了,唯独瞒着外婆,告诉她只是个小手术.那天,外婆快步走进病房,喜滋滋地拉着我的手说:"我去庙里求了一签,人家大和尚说了,你外公命大,这次手术一定顺利,一定能逢凶化吉."我忍住眼泪,点点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那时,离外公去世不到两周.

  外公走了.过了几个月,我带外婆去吃生煎,她盯着盘子发愣.我想,没人有资格给外婆咬生煎了.



  初二下半学期,我喜欢隔壁班的花花.

  我一下课就跑厕所,只为了路过她的教室,弄得老师们都以为我小小年纪前列腺就出了毛病.有时她低着头在看书,有时是在和同桌说闲话,有时找不到她.有一次,看到她用英语书砸前排的小男生,嘻嘻哈哈的,我攥紧拳头,眼里要冒火.还有几回她向窗边望过来,目光碰撞,什么被击落了.我低下头.

  花花的作文写得好,每次都贴在学校的橱窗里当范文.我发誓要超过花花,于是刻苦钻研《初中生作文选》,没用;钻研《高中生作文选》,没用;钻研《少年文艺》《故事会》《萌芽》…还是没用.绝望之际,我找到了一本《文化苦旅》.从此,我的作文里有一半的篇幅是排比句,平均每千字要惆怅5次、叹气4次、掩卷沉思3次、潸然泪下两次、问苍茫大地一次.作文从此自然是横扫橱窗,高中部的学长都不是我的对手.

  开始有人别有用心地叫我"大师".既然是大师,就要有大师的腔调.于是我时常眉头紧锁,作忧国忧民状,动不动就跑到天台上假装迎风洒泪.走路时敞开拉链,让校服在风中飘,像一只踉跄的鸟,又仿佛身边有一条看不见的河,随时要投水自尽.

  可是,为什么花花还是不理我?她为什么躲着我的目光?托人带给她的情书有没有收到?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毕业前,最后一次,我的作文被贴在橱窗里.那是一篇藏头文,每段第一个字连起来是"杨花花我喜欢你".班上最笨的小孩都读懂了,可是花花不懂.



  老爹老妈居然也过结婚纪念日了.两个人瞒着我,去面馆叫两碗面,多放几个浇头.

  舅舅叫外婆搬过去住,外婆死活不肯.她说房间里有外公的气息,睡着安心.外公在墙上笑眯眯地看着她.照片是外婆千挑万选出来的,"老头子就这张笑得好看".

  花花结婚了.我只在每年她生日那天发一条短信,"生日快乐",绝不多写一个字.她总是回:"谢谢你还记得."

  当然记得.

  消失在你的世界里,是我最后最深的惦记.

摘自网络

2016年07月24日 22:18 | 阅读(1776) | 评论(0)泡饭

在中国,早餐往往最能体现当地特色.不管是在炎炎夏日,还是在寒冬腊月,来一碗泡饭就着酱菜,是很多上海人绝佳的早餐选择.上海人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事物往往以便捷快速优先,而上海人普遍节俭,同时又非常追求生活品质.所以,泡饭便是早餐最佳的选择.原因很简单:把隔夜的剩饭扔掉太浪费,放到晚上吃可能变质,且味道也不佳,直接开水泡之是最佳的选择.

  泡饭不是粥,生米煮粥对于早期上海人绝对是一种奢侈;泡饭也不是软塌塌的稀饭,需要煮那么久还浪费煤气,也没有口感,稀里糊涂地吃下去亦不符合上海人的生活美学.泡饭就是泡饭,上海人吃泡饭已经成了一种传统.你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在以前的弄堂时代,一个穿着白色老头背心(背心还有几个洞)的老爷叔,他打开木质碗柜,从绷着纱的木质栅栏门中取出一个带着豁口的白色陶瓷碗.碗里一定有隔夜饭,二三两左右,不会多,也不会少--米饭煮多了浪费,煮少了就在晚饭的时候吃掉了,一定是那么不多不少的二三两.老爷叔会打开塑料热水瓶,把带着白汽的热水直接浇在冷饭上.一碗泡饭不会很软,所以很有质感,每粒米闪烁出星星点点的光泽,配合着袅袅热气,看上去煞是诱人.

  每一个上海人都有自己的泡饭烹饪手法.我独爱热水冷饭,最好是冰箱中拿出的隔夜饭,饭要冰,最好三四度左右,水一定要开,两者一混合,搅拌搅拌,把每粒米分开便能食用.这样温度正好,而且喝汤时会有从热到冷的绝妙口感,米饭富有弹性,外热内冰,让人食指大动,很多时候都不嚼几下就吞咽下去,这时候就会传来母亲的声音:"切慢点呀!又么宁帮侬抢!(吃慢点呀!又没人和你抢!)"

  还有比较高级的烹饪手法,会拿剩菜和汤就着剩饭一起煮,煮沸即停,决不能把米饭煮得烂糟糟的,这种叫咸泡饭,或者叫菜泡饭.一起煮的蔬菜偏多,荤腥较少,因为比较油腻,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

  配泡饭的菜也很有讲究,种类很多,比较普通的有榨菜、大头菜、菜心、酱瓜、萝卜干,高级一点的有咸蛋、酱油皮蛋、腐乳甚至蟹糊.还有一些比较奇怪的,比如咸肉.这里要着重讲一种叫螺丝瓜的酱瓜,也叫宝塔菜,它的造型非常怪异,新鲜的是白色的,一节一节,像"米其林"的手臂,也像一只只饱满的蚕宝宝.上网查了才知道其学名是甘露子,竟然是一味中药,真是不可貌相.我小时候绝爱吃螺丝瓜,奶奶经常给我买,我们还一起讨论过为什么它的形状那么奇特,我坚信它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的,而奶奶则认为是后期加工成这个样子的,那时候讨论得非常热烈.现在想想,奶奶已故去十多年了,不免唏嘘,有些淡淡的哀思.

  泡饭是每一个上海人的记忆,不管在哪里,泡一碗剩饭,总会有家乡的味道.

2016年07月24日 14:21 | 阅读(1777) | 评论(1)面好不怕巷子深

小巷的深处是家面店,主人是位老人.老人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缥缈烟雾,我分明从他浑浊的眼睛里,看到了人世沧桑. 

  面店是没有招牌的.每当清晨,小巷的人们尚未起身,面店的门就开了.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漫到每家的窗台.于是,人们被香味从睡梦中拖起,走进小店,等待着自己的一碗清香.这时,我才洞悟:此店若有了招牌,便俗了. 

  面店人少时便由老人的儿子招呼,人多时就由老人来协调.每当上班族和学生急着离开时,老人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个歉,那人定会爽快地答应多等一会儿.我是赶时间的学生,所以不等坐下,便可获得一碗清香的面.吃完后,向周围的人道个谢,携着众人的善意目光,迎来求学的一天.有了这位老人,忙碌的小店始终不乱,时时溢出三分闲适,七分诗意. 

  每当有人夸赞时,老人可不会谦虚,总是热烈地应承,并夸自己的汤面--面条是自家手制的,卤是到乡下的钓翁处买来的野生鱼,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深井里挑来的.有人打趣:"老人家,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抢了生意?"老人一笑:"哪里是什么秘诀哟,谁都知道,但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

  老人的儿子也是厨师.熟客们会发现,父子俩的面颇为不同.所以,叫面时总要添一句"老爷子的面"或"小伙子的面".至于我,偏爱老人的面.老人的面筋道,小伙子的面偏软;老人的面味轻,小伙子的面味重.有人说:"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热享用;老人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的确,小伙子的面上会淋一勺虾子油,而老人却喜欢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吃老人做的面时,竟闻不到香气,唯有轻咬面条时,那香气才由面条的缝隙中迸溅出来,面条筋道爽滑,猪油鼓动鱼汤,鱼汤刺激你的味觉.老人的智慧,也许便是将灵魂留在面中了. 

  终于一日,小巷被拆,小面馆也搬到别处.临走时,老人让儿子给所有人端上一碗面,面上分明是三两根香菜和几滴猪油.老人挑了几根面,喝了一口汤,点点头说:"有三分意思了."

  后来,我又去吃过一次面.老人已经不在,但小伙子的面里却分明有老人的影子.至于在客人间熟稔地招呼的,却是一个与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了.

2016年07月24日 13:32 | 阅读(1778) | 评论(0)包身工

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着起身了.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地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做"猪猡"的人.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迟钝了.她们会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那男子虎虎地向起身慢一点的人的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她的名字.

 

  这是上海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用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小巷划成狭长的两块.像鸽笼一般,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是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宿三十多个人.所以,除了"带工"老板、老板娘、他们的家族亲戚和穿拷绸衣服的同一职务的打杂、"请愿警"等之外,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二千个左右衣服破烂而专替别人制造纱布的"猪猡".

 

  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她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就亲身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还用说?住的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是鱼肉荤腥.一个月休息两天,我们带着到马路上去玩耍.嘿,几十层楼的高房子,两层楼的汽车,各种各样好看好用的外国东西…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我们是同乡,有交情.??交给我带去,有什么三差两错,我还能回家乡吗?"

 

  这样说着,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可不必说,就是她们的父母,也会怨恨自己没有跟去享福的福分了.于是,在预备好了的"包身契"上画上一个十字,包身费一般是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三年之内,由带工的供给食宿,介绍工作,赚钱归带工的收用,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包洋十元,人银两交,"恐后无凭,立此包身契据是实."

 

  福临路工房的二千左右包身工,属于五十个以上的带工所管.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所以,每个带工所带包身工的人数,也就表示了他们的排场和财产.少一点的三十五十,多一点的带到一百五十个以上.排场大的带工,不仅可以放债,买田,造屋,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铺一类的买卖.

 

  四点半之后,当晨光初显的时候,水门汀路上和巷子里,已被这些赤脚的乡下姑娘挤满了.她们有的在水龙头旁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紧粘在头发里的棉絮,有的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边擦过.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楼下的那些席子、破被之类收拾了之后,晚上倒挂在墙壁上的两张板桌放下来了.十几只碗,一把竹筷,胡乱地放在桌上,轮值烧稀饭的就将一洋铅桶浆糊一般的薄粥放在板桌中央.她们的伙食是两粥一饭,早晚吃粥,午饭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所谓粥,是用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加上很少的碎米、锅巴等煮成的.粥菜?这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她们一窝蜂地挤拢来,每人盛了一碗,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吃.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比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轮着擦地板或倒马桶的,常常连一碗也盛不到.洋铅桶空了,轮不到盛第一碗的还捧着一只空碗.于是老板娘拿起铅桶到锅子里去刮一下锅巴、残粥,再到自来水龙头边去冲上一些冷水,用她那刚梳过头的油手搅拌一下,气烘烘地放在这些廉价的"机器"们前面.

 

"死懒!躺着死不起来,活该!"

 

  十一年前内外棉的顾正红事件之后,尤其是四年前的"一•二八"战争之后,日本厂家对于这种特殊的廉价"机器"的需要突然地增加起来.他们大量用这种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据说这是一种极合经济原理和经营原则的方法.

 

  第一,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即使在她们生病的时候,老板也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就拿上面讲到过的"芦柴棒"来做个例吧(其实,这样的事倒是每个包身工都会遇到的),有一次,在一个很冷的清晨,"芦柴棒"害了急性的重伤风而躺在床(其实这是不能叫作床的)上了.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是非让出来做吃粥的地方不可的.那一天,"芦柴棒"实在不能挣扎着起来了,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屋子的地位.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息的例子是不能开的.一个打杂的很快地走过来了.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的亲戚,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点势力的流氓,所以在这种地方,他们差不多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芦柴棒"的喉咙早已哑了,用手做着手势,表示没有力气,请求他的怜悯.

 

"假病!老子给你医!"

 

  打杂的一手抓住"芦柴棒"的头发,狠命地把她提起来往地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打杂的跟上去就是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又是第二、第三脚.可是打杂的很快地就停止了.据说那是因为"芦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打杂的恼了,顺手夺过一盆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摸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在刮寒风,"芦柴棒"遭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地跳起来.于是在门口刷牙的老板娘笑了:"瞧!还不是假病!病了会好好地爬起来?一盆冷水就医好了!"

 

  第二,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大半都是老板的乡邻,这在"管理"上是极有利的条件.厂家除了在工房周围造一条围墙,门房里置一个请愿警,门外钉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使这些乡下小姑娘和外界隔绝之外,将管理权完全交给了带工老板.这样,早晨五点钟由打杂的或者老板把她们送进工厂,晚上六点钟接领回来,她们就永远没有和外头人接触的机会.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第三,那当然是工价的低廉.包身工由带工带进厂里,厂方把她们叫做"试验工"和"养成工".试验,意思是试验有没有工作的能力;养成,意思是将一个"生手"养成"熟手".最初,工钱是每天十二小时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工作是不需要任何技术的扫地、开花衣、扛原棉、送花衣之类.几个星期之后就调到钢丝车间、条子间、粗纱间去工作.一些在日本通常是男工做的工作,在这里也由这些工资不及男工三分之一的包身工们担负下来.

 

  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声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带工老板就好像赶鸡鸭一般把一大群没锁链的奴隶赶出来.包身工们走进厂去,外面的工人们也走进厂去.

 

  织成衣服的一缕缕的纱,编成袜子的一根根的线,穿在身上都是光滑舒适而愉快的.可是从原棉制成这种纱线的过程,就不像穿衣服那样的愉快了.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

 

  没有人关心她们的劳动条件!这大概是自然现象吧,人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更加容易疲劳.但是野兽一般的"拿摩温(工头)和"荡管"(巡回管理的上级女工)监视着你.只要断了线不接,锭壳轧坏,皮辊摆错方向,乃至车板上有什么堆积,就会遭到毒骂和毒打.包身工是"拿摩温"和"荡管"们发脾气和使威风的对象.在纱厂,活儿做得不好,罚规大抵是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三种.那么,从包身工所有者??带工老板的立场来看,后面的两种当然是很不利的了.罚工钱就是减少他们的利润,停生意非特不能赚钱,还要贴补二粥一饭,于是带工头不假思索地爱上了殴打这办法了.每逢端节重阳年头年尾,带工头总要送礼给"拿摩温"们.那时候他们就会拍马地说:"总得请你帮忙,照应照应.我们的小姑娘有什么事情,尽管打,打死不要紧,只要不是罚工钱停生意."

 

  打死不要紧,在这种情形之下,包身工当然是"人得而欺之"了.有一次,一个叫做小福子的包身工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就遭了"拿摩温"的殴打,恰恰运气坏,一个"东洋婆"(日本女人)走过来了,"拿摩温"为着要在主子面前显出他的威风,和对东洋婆表示他管督的严厉,打得比平常格外着力.东洋婆望了一会,也许是她不欢喜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走近身来,揪住小福子的耳朵,将她扯到救火用的自来水龙头前面,叫她向着墙壁立着;"拿摩温"跟着过来,很懂东洋婆的意思似地,拿起一个丢在地上的皮带盘心子,不怀好意地叫她顶在头上.东洋婆会心地笑了:"这个小姑娘坏得很,懒惰!"

 

"拿摩温"学着同样生硬的调子说:"这样她就打不成磕睡了!"

 

  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两小时不做工作,赶不出一天该做的活儿,那么工资减少而被带工老板殴打,也就是分内的事了.殴打之外还有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等方法.

 

  在一种特殊的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地膨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日本厂子讲,一九○二年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个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的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日本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中国奴隶的冤魂!

 

"一•二八"战争之后,他们的政策又改变了,这特征就是"劳动强化".统计的数字,表示着这四年来锭子和布机数的增加,和工人人数的减少.可是在这渐减的工人里面,包身工的成分却在激剧地增加.举一个例,杨树浦某厂的条子车间三十二个女工里面,就有二十四个包身工.一般的比例,大致相仿.即使用最少的约数百分之五十计算,全上海三十家日本厂的四万八千工人里面,替厂家和带工头二重服务的包身工总在二万四千人以上.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同;包身契上写明三年期间,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比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抄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让她揩点油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恶梦!"

 

  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恶梦的!有人觉得她太难看了,对老板说:"比如做好事吧,放了她!"

 

"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了!

 

  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看着这种饲料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船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摘自网络,深有感触

2016年07月24日 09:47 | 阅读(1816) | 评论(0)那件白衫

白衫 

还未写上字 

调和的墨迹清淡无痕 

只好作罢    

放弃墨 

把搁置的颜彩拿出 

毛绒笔画上一个画像 

放下笔,且还满意    

我在等 

等图案干透 

像我的 

因为是我画上的    

画像一定是我的 

白衫是买来的 

粗糙,低廉,轻薄 

但,当宝一样珍贵    

你不懂  因为你不是我 

白衫可以给送你一件 

但画像确是不可的    

夏天 

我穿上了白衫 

画像在我胸前随风摇摆 

骑着车,我带着她去兜风

2016年07月24日 09:44 | 阅读(1397) | 评论(0)学会谅解

暑期三下乡调研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是在其期间发生的每一个片段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构成了我的美好的回忆. 我还记得,出发前往调研基地的那天,天空是灰霾的、空气中还夹着闷闷的气息,仿佛暗示今天出行的不顺利. 果不其然,那天出现了一个突发状况---我之前预定的面包车由于太小了,载不了我们11个人.当车子开到我面前的时候,我急坏了.我大声地并带有责怪的语气对司机说:"司机,您的车太小了,载不了我们的.您怎么不考虑好11个人应该坐多大的车呢?"司机看了看我们以及我们的行李,很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哈,这是我的失误."无可奈何之下,司机开车离开了.  这时候,我着急地像热锅上的蚂蚁.身为队长,我都不能安排好车子,这是我的失误.队长不只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对队员的责任.可是,我连车位这件事都做不好,这是我的失职了.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很惭愧.这时候,伙伴们都看出了我的心思,异口同声地说;"队长,没关系啦!这是出乎你的意料的.没关系,我们可以等."虽是简短的几句话,但瞬间平息了我内心的躁动.谢谢你们的谅解,我的伙伴们.经过几番波折,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坐上了公交车. 从这件事上,我懂得了人与人相处要懂得互相谅解.我不应该对司机大声地责备,这是我的不对,我没有体谅他.人都会犯错,但是我们得学会谅解,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谢谢我的伙伴们,你们的谅解使我懂得了谅解他人.你们的谅解是我前进的鼓励与支持. 人与人之间要懂得互相谅解,谅解是对他人的谅解,同时又是对自己的谅解.谅解他人,自己的内心也会轻松些.何乐而不为呢?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冰块;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中的阴云;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人们的心灵. 朋友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做个懂得谅解他人的人吧!

2016年07月17日 17:16 | 阅读(1414) | 评论(0)王叔叔与弟弟

从小我就和我弟弟不一样.

  爸爸是个工作狂人,经常在外地奔波,几乎是妈妈一人把我和弟弟养大的.虽然都是妈妈的孩子,我跟弟弟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我从小认真读书、刻苦学习,而弟弟整天调皮捣蛋,不听家长的话.

  每晚睡觉前,弟弟都会大吵大闹,妈妈一进房间,弟弟就装睡,而我却是真睡.

  再长大一些,我会在台灯下看好久的书,而弟弟却更加习惯于倒头大睡.妈妈都会用充满爱怜的眼光看着我:"跟你爸一样,头发越来越稀疏了,你要好好休息,不要太累,好吗?"我点点头.

  白痴欢乐多.弟弟无忧无虑,从来不会有掉发的烦恼.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的成绩拔尖,而弟弟成绩全校倒数,老师都会感叹:"怎么同样是兄弟,两人怎么差这么多.哎呀妈的,这弟弟,又逃课了,快去网吧逮他."

  每次考试完毕,交出成绩单的时候,总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因为我总能高出弟弟40分左右.刚开始,妈妈总是很生气,弟弟为什么就这么不爱学习呢?一生气,声音就大.这时候隔壁的王叔叔就会夺门而入,语重心长地劝妈妈:"小孩子越皮越聪明啊!而且,小时候成绩不好也不代表以后成绩不好啊,就随便他吧."妈妈总是很听王叔叔的话,于是就不打弟弟了.

  而当我考不了100分的时候,妈妈就迁怒于我.同样声音很大,王叔叔也会夺门而入,他对妈妈说:"不要因为孩子影响心情,打就打吧,发泄一下,就好了."妈妈总是很听王叔叔的话,她打我打得更重了.

  王叔叔平时对我们都很好,每天早上,都是王叔叔开车送我们去上学的.如果王叔叔临时有事,妈妈就会叫滴滴送我们上学.弟弟喜欢坐王叔叔的车,而我喜欢坐滴滴,司机服务好,态度好,而王叔叔总是摆着一副臭脸对我,搞得我欠他什么一样.这让幼小的我,感到很不能理解.

  有一天,我考了98分,妈妈拿着拖把揍我,王叔叔也过来了,看着弟弟终于考了61分,他欢欣雀跃,抱着弟弟看电视.这时,爸爸回来了,见妈妈挥舞着拖把,惊呆了.爸爸抱住了我,眼泪刷的一下流出来了.

  爸爸吼住了妈妈,走到王叔叔面前,说:"是个男人的话,你就给我出来!别欺负我儿子!"

  王叔叔爱怜地让弟弟跑开,然后一拳锤在爸爸的胸膛上.妈妈正想拉开他们,没想到王叔叔抱住爸爸,忍不住哭了起来:"就因为是你的儿子,我才不想好好对他!"

  眼前的一切,我看不懂了,反正爸爸抱住王叔叔,而妈妈抱住了他们两人,三人抱头痛哭.哪怕我拥有一个经常考100分的脑袋,我也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个人资料

王子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