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Lof@42号字纸篓 此处停更,详情置底日志评论

菁优网首页

2022年05月14日 08:53 | 阅读(1635) | 评论(6)丰子恺《秋》

我的年岁上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寒暑表上的热度依然没有降低,然而只当得余威与残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驱,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实际,我两年来的心情与秋最容易调和而融合.这情形与从前不同.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欢喜杨柳与燕子.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我曾经名自己的寓居为“小杨柳屋”,曾经画了许多杨柳燕子的画,又曾经摘取秀长的柳叶,在厚纸上祛成各种风调的眉,想象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其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那时候我每逢早春时节,正月二月之交,看见杨柳枝的线条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这狂喜又立刻变成焦虑,似乎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我读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句,曾经真心地感动.以为古人都太息一春的虚度,前车可鉴!到我手里决不放它空过了.最是逢到了古人惋惜最深的寒食清明,我心中的焦灼便更甚.那一天我总想有一种足以充分酬偿这佳节的举行.我准拟作诗,作画,或痛饮,漫游,虽然大多不被实行;或实行而全无效果,反而中了酒,闹了事,换得了不快的回忆:但我总不灰心,总觉得春的可恋.我心中似乎只有知道春,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体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而对于秋,尤无感觉:因为夏连续在春的后面,在我可当作春的过剩;冬先行在春的前面,在我可当作春的准备;独有与春全无关联的秋,在我心中一向没有它的位置.

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然而情形与前不同:并不是在秋日感到像昔日的狂喜与焦灼.我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而对于春,又并非像昔日对于秋的无感觉.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壤,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无耻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青春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的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的祖先们的后尘!”

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得厌倦,感觉已经麻木,热情已经冷却,决不会再像初见世面的青年少女地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且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出荣枯,盛衰,生灭,有无之理.去的历史昭然地证明着这一点,无须我们再说.古来无数的诗文人千篇一律地为伤春惜花费词,这种效颦也觉得可厌.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对于前者的贪婪,愚味,与怯弱,后者的态度何等谦逊,悟达,而伟大!我对于春与秋的舍取,也是为了这一点.

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我现在对于这话也深抱同感;有时又觉得三十的特征不止这一端,其更特殊的是对于死的体感.青年们恋爱不遂的时候惯说生生死死,然而这不过是知有“死”的一回事而已,不是体感.犹之在饮冰挥扇的夏日,不能体感到围炉拥衾的冬夜的滋味.就是我们阅历了三十几度寒暑的人,在前几天的炎阳之下也无论如何感不到浴日的滋味.围炉,拥袅,浴日等事,在夏天的人的心中只是一种空虚的知识,不过晓得将来须有这些事而已,但是不能体感它们的滋味.须得入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渐渐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肤渐渐收缩,身穿单衣似乎要打寒噤,而手触法郎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衾,浴日等知识方能渐渐融入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心境中所起的最特殊的状态便是这对于“死”的体感.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又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而我的一生最有意义,似乎我是不会死的.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复过亿万次的老调,又何足珍惜?我但求此生的平安的度送与脱出而已.犹之耀了疯狂的人,病中的颠倒迷离何足计较?但求其去病而已.

我正要搁笔,忽然西窗外黑云弥漫,天际闪出一道电光,发出隐隐的雷声,骤然洒下一阵夹着冰雹的秋雨.啊!原来立秋过得不多天,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练,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可怕哉!


一九二九年秋日
(原载1929年10月10日《小说月报》第20卷第10号)

2022年05月14日 08:45 | 阅读(1599) | 评论(2)丰子恺《大帐薄》

我幼年时,有一次坐了船到乡间去扫墓.正靠在船窗口出神观看船脚边层出不穷的波浪的时候,手中拿着的不倒翁失足翻落河中.我眼看它跃入波浪中,向船尾方面滚腾而去,一刹那间形影俱杳,全部交付与不可知的渺茫的世界了.我看看自己的空手,又看看窗下的层出不穷的波浪,不倒翁失足的伤心地,再向船后面的茫茫自水张望了一会,心中黯然地起了疑惑与悲哀.我疑惑不倒翁此去的下落与结果究竟如何,又悲哀这永远不可知的命运.它也许随了波浪流去,搁住在岸滩上,落入于某村童的手中;也许被渔网打去,从此做了渔船上的不倒翁;又或永远沉沦在幽暗的河底,岁久化为泥土,世间从此不再见这个不倒翁.我晓得这不倒翁现在一定有个下落,将来也一定有个结果,然而谁能去调查呢?谁能知道这不可知的命运呢?这种疑感与悲哀隐约地在我心头推移.终于我想:父亲或者知道这究竟,能解除我这种疑惑与悲哀.不然,将来我年纪长大起来,总有一天能知道这究竟,能解除这疑惑与悲哀.

后来我的年纪果然长大起来.然而这种疑惑与悲哀,非但依旧不能解除,反而随了年纪的长大而增多增深了.我借了小学校里的同学赴郊外散步,偶然折取一根树枝,当手杖用了一会,后来抛弃在田间的时候,总要对它回顾好几次,心中自问自答:“我不知几时得再见它?它此后的结果不知究竟如何?我永远不得再见它了!它的后事永远不可知了!”倘是独自散步,遇到这种事的时候我更要依依不舍地留连一会.有时已经走了几步,又回转身去,把所抛弃的东西重新拾起来,郑重地道个诀别,然后硬着头皮抛弃它,再向前走.过后我也曾自笑这痴态,而且明明晓得这些是人生中惜不胜惜的琐事;然而那种悲哀与疑惑确实地充塞在我的心头,使我不得不然!

在热闹的地方,忙碌的时候,我这种疑惑与悲哀也会被压抑在心的底层,而安然地支配取舍各种事物,不复作如前的痴态.间或在动作中偶然浮起一点疑惑与悲哀来;然而大众的感化与现实的压迫的力非常伟大,立刻把它压制下去,它只在我的心头一闪而已.一到静僻的地方,孤独的时候,最是夜间,它们又全部浮出在我的心头了.灯下,我推开算术演草簿,提起笔来在一张废纸上信手涂写日间所谙诵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没有写完,就拿向灯火上,烧着了纸的一角.我眼看见火势孜孜地蔓延过来,心中又忙着和个个字道别.完全变成了灰烬之后,我眼前忽然分明现出那张字纸的完全的原形;俯视地上的灰烬,又感到了暗淡的悲哀:假定现在我要再见一见一分钟以前分明存在的那张字纸,无论托绅董、县官、省长、大总统,仗世界一切皇帝的势力,或尧舜、孔子、苏格拉底、基督等一切古代圣哲复生,大家协力帮我设法,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了!——但这种奢望我决计没有.我只是看看那堆灰烬,想在没有区别的微尘中认识各个字的死骸,找出哪一点是春字的灰,哪一点是面字的灰……又想象它明天朝晨被此地的仆人扫除出去,不细结果如何:倘然散入风中,不知它将分飞何处?春字的灰飞人维家,蚕字的灰飞入谁家?……尚然混入泥土中,不知它将滋养那几株植物?……都是渺茫不可知的千古的大疑问了.

吃饭的时候,一颗饭粒从碗中翻落在我的衣襟上.我顾视这颗饭粒,不想则已,一想又惹起一大篇的疑惑与悲哀来:不知一天哪一个农夫在哪一处田里种下一批稻,就中有一株稻穗上结着煮成这颗饭粒的谷.这粒谷又不知经过了谁的刘谁的磨、谁的春、谁的染,而到了我们的家里,现在煮成饭粒,而落在我的衣襟上.这种疑问都可以有确实的答案;然而除了这颗饭粒自己晓得以外,世间没有一个人能调查,回答.
袋里摸出来一把铜板,分明个个有复杂而悠长的历史.钞票与银洋经过人手,有时还被打一个印;但铜板的经历完全没有痕迹可寻.它们之中,有的曾为街头的乞丐的哀愿的目的物,有的曾为劳动者的血汗的代价,有的曾经换得一碗粥,救济一个钱夫的饥肠,有的曾经变成一粒糖,塞住一个小孩的啼哭,有的曾经参与在盗贼的赃物中,有的曾经安眠在富翁的大腹边,有的曾经安闲地隐居在毛厕的底里,有的曾经忙碌地兼备上述的一切的经历.且就中又有的恐怕不是初次到我的袋中,也未可知这些铜板倘会说话,我一定要尊它们为上客,恭听它们历述其漫游的故事.倘然它们会纪录,一定每个铜板可著一册比《鲁滨逊飘流记》更奇离的奇书.但它们都像死也不肯招供的犯人,其心中分明秘藏着案件的是非曲直的实情,然而死也不肯泄漏它们的秘密.

现在我已行年三十,做了半世的人,那种疑惑与悲哀在我胸中,分量日渐增多;但刺激日渐淡薄,远不及少年时代以前的新鲜而浓烈了.这是我用功的结果.因为我参考大众的态度,看他们似乎全然不想起这类的事,饭吃在肚里,钱进人袋里,就天下太平,梦也不做一个.这在生活上的确大有实益,我就拼命以大众为师,学习他们的幸福.学到现在三十岁,还没有毕业.腾学得的,只是那种疑惑与悲哀的刺激淡薄了一点,然其分量仍是跟了我的经历而日渐增多.我每逢辞去一个旅馆,无论其房间何等坏,臭虫何等多,临去的时候总要低徊一下子,想起“我有否再住这房间的一日?”又慨叹“这是永远的诀别了!”每逢下火车,无论这旅行何等劳苦,邻座的人何等可厌,临走的时候总要发生一种特殊的感想:“我有否再和这人同座的一日?恐怕是对他永诀了!”但这等感想的出现非常短促而又模糊,像飞鸟的黑影在池上掠过一般,真不过数秒间在我心头一闪,过后就全无其事.我究竟已有了学习的功夫了.然而这也全靠在老师——大众——面前,方始可能.一旦不见了老师,而离群索居的时候,我的故态依然复萌.现在正是其时:春风从窗中送进一片白桃花的花瓣来,落在我的原稿纸上.这分明是从我家的院子里的白桃花树上吹下来的,然而有谁知道它本来生在哪一枝头的哪一朵花上呢?窗前地上白雪一般的无数的花瓣,分明各有其故枝与故尊,谁能一一调查其出处,使它们重归其故萼呢?疑惑与悲哀又来袭击我的心了.

总之,我从幼时直到现在,那种疑惑与悲哀不绝地袭击我的心,始终不能解除.我的年纪越大,知识越富,它的袭击的力也越大.大众的榜样的压迫越严,它的反动也越强.倘一一记述我三十年来所经验的此种疑惑与悲哀的事例,其卷呋一定可同《四库全书》、《大藏经》争多.然而也只限于我一个人在三十年的短时间中的经验;较之宇宙之大,世界之广,物类之繁,事变之多,我所经验的真不啻恒河中的一粒细沙.

我仿佛看见一册极大的大帐薄,薄中详细记载着宇宙间世界上一切物类事变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因果果.自原子之细以至天体之巨,自微生虫的行动以至混沌的大劫,无不详细记载其来由、经过与结果,没有万一的遗漏.于是我从来的疑惑与悲哀,都可解除了.不倒翁的下落,手杖的结果,灰烬的去处,都有记录;饭粒与铜板的来历,一一都可查究;旅馆与火车对我的因缘,早已注定在项下;片片白桃花瓣的故尊,都确凿可考.连我听屡次叹为永不可知的、院子里的沙堆的沙粒的数目,也确实地记载着,下面又注明哪几粒沙是我昨天曾经用手抱起来看过的.倘要从沙堆中选出我昨天曾经掏起来看过的沙,也不难按这帐簿而探索.——凡我在三十年中所见、所闻、所为的一切事物,都有极详细的记载与考证;其所占的地位只有书页的角,全书的无穷大分之一.

我确信宇宙间一定有这册大帐簿.于是我的疑惑与悲哀全部解除了.


一九二九年清明过了写于石湾
(原载1929年5月10日《小说月报》第20卷第5号)

2022年03月26日 17:22 | 阅读(1713) | 评论(1)春的楔子 [原创]

在刚恢复呼吸心跳的粗砺躯体上
片片黑羽翩跹着飞离
裹着颓败危楼的糖纸
换了玻璃蓝又换了磨砂灰


春风在滴滴作响的心电仪前
    面无表情地拔掉呼吸机


红纸随手折叠的花像块空心积木
先扎进一丛石榴蓊蓊郁郁里
又栽在青瓦古亭上,风丝渐密
润着雨水的琉璃缝里钻出小叶榕
活过来的东西很多,用羊蹄甲杜鹃紫藤洗尘
像随手撒落似的,碎纸一样的花簇簇地开


春开始站立

2022年03月12日 09:39 | 阅读(1670) | 评论(0)《2005中国最佳诗歌》选摘

约等于蓝

羽微微

不可能一开始,就是蓝
要若无其事地泡泡茶,想想别的
打几个电话,或者把屋子里的书收拾好
如果外面不是阴天,就站在阳光下
假装是一株蔷薇,正在微笑

你知道,美好的事物都是慢慢开始的
不可能一开始,就是蓝

原载《中西诗歌》2005年总第8期

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三条支流

雷平阳澜沧江由维西县向南流入兰坪县北甸乡
向南流1公里,东纳通甸河
又南流6公里,西纳德庆河
又南流4公里,东纳克卓河
又南流3公里,东纳中排河
又南流3公里,西纳木瓜邑河
又南流2公里,西纳三角河
又南流8公里,西纳拉竹河
又南流4公里,东纳大竹菁河
又南流3公里,西纳老王河
又南流1公里,西纳黄柏河
又南流9公里,西纳罗松场河
又南流2公里,西纳布维河
又南流1公里半,西纳弥罗岭河
又南流5公里半,东纳玉龙河
又南流2公里,西纳铺肚河
又南流2公里,东纳连城河
又南流2公里,东纳清河
又南流1公里,西纳宝塔河
又南流2公里,西纳金满河
又南流2公里,东纳松柏河
又南流2公里,西纳拉古甸河
又南流3公里,西纳黄龙场河
又南流半公里,东纳南香炉河,西纳花坪河
又南流1公里,东纳木瓜河
又南流7公里,西纳干别河
又南流6公里,东纳腊铺河,西纳丰甸河
又南流3公里,西纳白寨子河
又南流1公里,西纳兔娥河
又南流4公里,西纳松澄河
又南流3公里,西纳瓦窑河,东纳核桃坪河
又南流48公里,澜沧江这条一意向南的流水,流至火烧关
完成了在兰坪县境内130公里的流淌
向南流入了大理州云龙县

原载《诗刊》2005年10月下半月刊

多少

卢卫平

有多少钉子
没有在木头里感受过
一枚钉子的锋利和坚硬
就巳生锈
有多少苹果
变成果酱
才在一张旧餐桌上见到
那个从枝叶深处小心翼翼把它摘下来的人
有多少未睡过的睡眠里
有我们最想梦着的人
等着我们去梦
有多少没留下笔迹就巳憔悴的纸
还在朝思暮想着
一个诗人暴风骤雨一样的灵感
有多少未点燃的灯里
还有照亮我们灵魂暗夜的七彩光芒
有多少灯光通明的身体
内心的黑暗
还像一瓶冬天的墨水
有多少人的死去
比活着更让我们感到新鲜

给我的小女儿

苏瓷瓷

我沉醉于一场梦,也将惊醒于一场梦
梦里有你粉嫩的脸蛋,在果园中落下
土拨鼠的春天是粉红的,我和它们从你的小脚下爬过
你站在星星上,麦秸般的骨骼一寸寸向我逼近

我的小女儿,我不祈求你漂亮
我不祈求你聪明
我也决不祈求你幸福
我只祈求你有天鹅绒般华丽温暖的伤口
祈求你相信所有的男人并且爱他们
棉花开在缝隙中,它堵住了我下辈子的肮脏
女儿,这时我属于你

我可以带着臃肿的身体 带着黄褐斑等待你

我知道你在路上行走,经过医院红灯区:
经过坟墓和一场婚礼,咯咯的笑个不停
为了等你,我几乎忘记自己
我不要年龄不要美貌不要宴会
一个人,一幅骨架在小花袄前等你

你来之前,我不想露出乳房
你来之前,我已经老得不能再爱你的父亲

选自《丑石》诗报2005年4月1日

春的肌肤令我焦虑不安

白红雪

春的肌肤令我焦虑不安
花开以后,所有蜜蜂的箭矢
都来这里寻找最后的晚餐
花朵下那些非常隐蔽的恋情
迅速被他们挥霍一空
从此,夏日的光芒只是一个穷汉了
虽然枝头上挂着些许青果
可以安慰漂泊异乡的孤魂
但青果脱下晚装以后
夏日的光芒已无法纵情欢歌!


更为痛心的事也即将发生:
所有艳遇或金戈铁马都会赤裸裸被秋风牵走

原载《星星》诗刊2005年10月上半月刊

2022年02月03日 00:39 | 阅读(1740) | 评论(0)沈大成《星际迷航中的一件小事》

在旧石器时代,一个夏天午后,有个古人,也就是说一个早期智人,他从山洞里徐徐走出.这人已经成年,在他扁平的脸上,眉脊最为突出,其上的眉毛有两指粗,下巴处则围绕一圈浓密胡须,它们直长到耳朵边上,和头上的脏发连成一气,种种毛发相加,可以想象,他感到炎热.他出洞以后,举目看了看日光中绚烂的蓝天,便行走起来.这人的腿短,但手臂十分长,垂在大腿外侧,摆动时不住摩擦围在腰间的一块兽皮.今天不捕猎,可以享受悠闲,早期智人在路上采了一根长草茎,一路用手指捻动,走到阴凉处时,则把它衔进嘴里吸吮.后来他衔着草百无聊赖地蹲下来,手腕就拖到了地上,他伸出手去,那手日常做的事包括向猛兽投掷兵器、剥皮切肉,还曾在前一天长时间地打磨过石器,此时他捡起一截枯树枝,未及多想,就在面前的泥地囫囵画了一个图形.是一个圈.

早期智人久久地端详圈圈,直到汗水从皮肤上渗出,蜿蜒向下爬行.在他身边,红红白白的鲜花开得正好,不但这一刻好看,而且预示着未来会有好事发生——到了秋天,花谢的地方将长出酸甜的果实,供他和族人食用.这时几朵小花正从绿叶中探出身,几乎戳到他臂上,他小心地摘下一朵,放进泥土上画出的圈圈里,并用手指顺一个方向拨动,五瓣的小花花蕊朝天,在圈子里面缓缓又匀速地旋转起来.“要是这么转动,产生凉风,吹破这恼人的夏日就好了.”在粗犷的外表下,早期智人的心是很浪漫的.于是,通过他和现代人容量一样大的头脑,关于电风扇的构想,第一次诞生到了地球上!

可惜,在那时迈克尔•法拉第还未发明电动机,尼古拉•特斯拉也没发明交流电,两者都要再过10万年才出现.由于早期智人的想象超前他所在的时代太多,而超前太多的事物缺乏立足之地,他与他的想象因而被忽视了.不过,假如今天我们诚实地再做一次问答:谁是第一个想出电风扇的人?答案就在旧石器时代某个夏天午后,正是那位嚼草摘花的毛茸茸的年轻人.

写好最后一句,编撰师从头到尾阅读几遍,改正错字.他将文件存放在共享文件夹里,关上了电脑,他自己这里本来静悄悄的,然而,前后左右敲打键盘和讨论业务的声音一缕一缕流过来,填平了安静的洼地.

编撰师不是什么都编,他目前的职务是“事物的起源”编撰师,在编的词条是“电风扇”.在这间开放式的大办公室,横平竖直的诸多格子间里,还坐着他的同事们,大家都是“事物的起源”编撰师,大家被分派到词条,多数人独立工作,好几个人合编一个重要词条的情况也常发生.最近,所有人集中编撰的是家庭用品方面的词条,在“电风扇”之前,他刚编了“洗碗机”和“庭院自动喷灌系统”.

“庭院自动喷灌系统?就是装在院子地底下的,平时喷头缩在草坪下面,到了设定好的时间,就升到草坪上面,向四面八方洒水的那种装置?”他问老板.当时他们正在讨论新工作,这个词条引起他的注意.

“是啊.你没用过那个吗?”老板问.

“我出生的地方多雨,后来一直住在高层公寓,然后就到了这儿.”他说,“会有人想知道喷灌系统的起源?“

“嗞——”老板不理会他的问题,把上下牙并起来,舌头抵住齿间小缝,使喉咙颤抖,模拟水滋到空中的声音,同时一只手亲热地扶着他的肩,另一只手伸在他们面前,像那里有一幅蓝图,而他要扫去上面的灰一样,把手从左到右一抹,“想想看那个声音,嗞——,也许会带给你灵感.”

“有了!一个失聪的人,最初在学习说话时,很多音都发不准,他天然就能发得最好的是‘嗞’这个音,后来他长大了,靠勤劳工作拥有了一个带庭院的家,他发明了庭院自动喷灌系统,因为他最喜欢通过助听器听到‘嗞’的声音.好几个喷头同时喷出雾状的水,喷在修剪得平平整整的昂贵的草地上,也喷在精心搭配的灌木丛中,嗞——嗞——,每当这时,他感到自己站在了安全的地方回望那很不容易才度过的从前……”他还未把临时想出来的点子全部说出来,老板赞许地拍拍他,一边倒退着远离他的工位,一边指着他说:“就这样,就这样!想得好,想下去!”

老板退开一些距离后,熬得非常憔悴的脸反而能看个清楚了,他原本发黑的脸色上不正常地蒙了一层灰白,双颊在短时间内深凹进去,使无所适从的皮肤只好往下垂荡.老板大睁着血红的双眼,忙着找其他同事聊工作去了,还要编撰的词条非常多,他去鼓励每个人.这是在编撰公司每天上演的一幕.各行各业都有头脑简单的人,在这里也一样,某些同事常为一个词条冥思苦想上好几天,闹到要加班的地步,但对于他来说,工作不困难,他总能随手拾取一些精彩的点子,很快就给自动喷灌系统、洗碗机编造出故事.在编撰健康与卫生方面的词条时,又为某种疫苗,在编撰食品方面的词条时,则为某款汉堡——他为各种事物编造出有关于它们的起源故事.现在,他想着刚完成的“电风扇”,并自然地联想到楼上.其他部门在别的楼层办公,到了明天上班时间,楼上的插画师们将打开共享文件夹,仔细研究多位编撰师已经写好的文本,会有人负责给“电风扇”配图.插图不需要很多幅,一点点画面,就能为词条提升可信度,信的人多了,自然怀疑它虚假的人就少了,人们从这些词条出发可以重建对世界的共识.他有自信,从自己的文本中,插画师可以挑来表现的细节有很多,比如早期智人叼着草茎啦,手指拨弄小花啦,既可以把他画得像一个爱玩蚂蚁的脏小孩,也可以使他的形象更接近一头犯傻气的乡村野兽,就看画的人的审美了.自己为插画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们可以共同创作出一段微缩的人类文明简史,不是吗?想到这里,编撰师感到满足,感到今天的工作是值得的.

他整理好工作台,坐着,方方正正的公文包摆在膝头,如此忍受疲劳和付出耐心地等了一会儿,响起了一阵下班铃.编撰师随同事走出办公大楼,刚走到两边都是商务楼的街道上,一缕金红的夕阳晃过他身体,朝前奔逃得无影无踪,在那之后,非常突兀的,天色暗了下来,直到他摸黑靠近车站时,路灯才齐放光明,行人便又能自如地做各种事.这个复刻的城市和地球上一模一样,但造得仓促,很多地方没布置好.他觉得,从黄昏到黑夜的过渡,这一部分制作得尤其生硬,每当黄昏布景卷到一个大圆轴上,同时黑夜布景替代它被猛地在人们头顶铺好,装在隐秘处的齿轮就传出类似磨牙齿的、叫他心里发酸的声音.并且相当明显的,灯光控制系统也很成问题,从早到晚要出好几次照明事故,像刚才那样把人们抛进黑暗里.虽说粗粗瞥,到处和地球上一样,但一切都经不起细看,一切都得忍耐.再比方说,在编撰师上班的地方,建筑物背面就全是漏洞,那是把材料优先用在了建筑物正面,尽量维护它外观体面的缘故.而当他现在来到中央车站,四面的广告牌虽然一派热闹,可只消再看两眼,就会发现广告语全读不通,句子是由一些零碎的字无序地拼接起来的,当中随兴地点缀着标点,也就是说,那是一些假话,仅用来装饰环境.

所有地方先暂时性地建设出大概的样子,等着人们点一点地去修改、去补充.这全因为他们搬来得匆忙.但日后这里肯定会变好,晨昏交替会流畅,齿轮会得到保养,建筑物背面将会完工,广告牌上将贴上真广告,到那时候,这里就是逼真的家乡.

编撰师和他的同事们也在奋力弥补错误.原本搬到这颗适宜人类居住的外星球后,他们要干的工作不是这个,可能是老师、记者、秘书、小说家以及三流小说家等等,本应该分散到各种行业中去,但现在他们被集中起来,为曾经的一次事故改变了职业轨迹.事情发生在半路上,就在人们从地球出发,朝着新星球飞来的途中.被用来运载移民的是一艘很大的宇宙飞船,每个移民随身携带生活用品登船,能为未来生活提供舒适或安抚感的便携式交通用具和小型家具也被允许带着,同行的还有猫狗、小鱼、小马等宠物.移民飞船之外,有多艘星际搬运飞船.人类今后将要共享的物质财富、植物种子、各种动物的雌雄成年个体和它们的冷冻胚胎、大型工业设备、精密的科研设备、医疗器械、农业器械,以及浓缩能源等等,分门别类,每样装在一艘星际搬运飞船里.另有若干巨型战舰为全体护航.所有飞船整编成大部队,按照编排顺序和计划路线,在太空中移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被抛弃在飞船尾部的舷窗之外,越变越小,由小到无.当最后再也无法看见它时,人们也就停止回望,投身更为瑰丽的宇宙深处.

很快,宇宙的无限大给飞船上的星际移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即使前方有明确的目的地,我们也像在做漫游,因为我们微不足道,人类文明微不足道.这一印象在敏感的人的心头进一步延伸了,对从前在地球上认定的事实,他们不由得从不容置疑到产生了一种松弛感,感到此时前后左右难分,真假虚实难辨.

飞船大队在新星球的航空港着陆.先遣的工程师们已经把这里建造得初具规模,让人们顺利地安顿好.这时统计飞船数量,骤然发现少了一艘!装载字典、百科全书、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书籍的艘较小的飞船,在不知不觉中与飞船大队失散了,没有入港,直到这时才发现.这不合理.因为移民飞船上的人类肉眼和高科技仪器全都没发现它脱队.它是擅自偏离航线,不小心迷失,还是被不可知的力量挟持?它是渐渐地消失,还是突然不见了?它在哪里失踪,现在又在哪里?谜团又大又深.统管星际搬运有个总负责人,他以下还有好几个次级负责人,运书船的直接负责人可以说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家伙,然而发生了此事,即便是他也在很短的时间里流下大量冷汗.抵达新星球两个小时后,召开了紧急会议,此时,运书船负责人仍然浑身湿透,起初他沉默不语,后来听到一条方案后开了口,明确反对把希望寄托在探测器上,他认为要把造价高昂的探测器省着用,也许星球周围还有陌生的事态要靠其应付,而发射到太空搜索一艘小船,是不明智的,是浪费.同僚反问他,不去找飞船又该怎么办,人们不能追溯文化根源,必然产生的空虚感和文明断裂感要如何处理呢?

在一瞬间,运书船负责人换上了狰狞的表情,他说:“我们编吧!每个人都被他的无耻震惊了,眼睁睁任他往下说:“没有文化根源,我们便去创造.重要的是建设一种文化认同,重要的是埋下一块从现在起人人可以信赖的基石,只要找到这个起点,人类文明就可以在这里,从今天起继续往前进步.请把这项工作交给我吧,我将立刻组织一批人开始编撰工作!他说话时,人们从他的无耻中认出了真诚,听完他一席话,他们发觉既可以继续骂他胆大妄为,但也可以夸他大智大勇.并且,航行中的感觉重回心头,当时无人不感到失去了地球上的容身之地,迷失在宇宙不清不楚的规则中,那么,这一刻谁能断定他的见解在新天地里是不合理的呢?在宇宙的范围中,人们对于什么是合理又了解多少呢?

想到这里,人们认为没有资格呵斥他.运书船负责人的建议被默许了,他积极地大干起来,成立公司,制订工作章程,他诚觅英才,不断地去拜托本来将分流进各行各业的人改行来当编撰师、插画师,他从昔日的星际物流专家,克服不知多少困难,化身企业老板,一心扑到重塑人类起源的事业上,领导员工编撰了许多词条.编了“电风扇”和“庭院自动喷灌系统”的编撰师,正是老板最倚重的员工之一.现在,随着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编撰师看出,他们这群人赢得了敬意,人们甚至赞美某些词条比从前意思还好、可读性高.这可能是因为在编瞎话时,所有人不由自主地放进了感情,希望它们有趣味,能鼓舞大家在新的星球上有精神地活下去,为此,牺牲地球上的事实也不可惜.

编撰师乘了几站电车回到家,妻子在做一些杂务,就像外面有很多地方还没建设好一样,家里也需要整理.他们的幼子在铺着人造草皮的后院中赤脚玩耍,编撰师拉开通往小院子的门时,小孩并未发现,仍然背对着他蹲成一团,浑身很脏,手指在地上戳来戳去,像个小原始人.他偷偷靠近,一把从后面抱住,亲吻小孩的脸和脖子,闻他身上来自地球的味道,他边亲他边模糊地问,“你在干什么?”小孩只以咯咯的笑回答他.

2022年02月02日 23:51 | 阅读(1732) | 评论(0)沈大成《次级》

和以往一样,这次的审核程序历时好几个月,申请开放后,马上有超过两万人递交材料,随后两千人进入初选名单,其中五分之一挤入小巧的面试圈,最终决选出三十七人.他是第六次提出申请,披荆斩棘,侥幸过关,成为三十七人之一,是新一批次级人.名单公示数日后,他完成必要手续,徐徐进入次级人生,第一次拥有了家庭.

这人被政府分配到的人家,有丈夫、妻子、两个年幼的小孩,是四口之家.男主人和他年纪相仿,三十岁过半,身高、体重、学历,甚至样貌都比较接近,这不是巧合,恰是他被放进这个家庭的重要原因.他和男主人第一次见面,双方都宛如照镜子,看到了自身的变体,一个别扭的镜像,但他们将惊异的心情藏住,若无其事地把眼睛移开,像两个只拥有一瞬光明并抓住它照了唯一一次镜子的盲人,后来直到死他们都没做第二次对视.男主人尽管不看他,但让出通道使他走进家门.他注意到,开门时,男主人手拿一件乐高搭成的怪东西,马上又带着那东西重新回到中产阶级规格的客厅.壁炉烧得正好,也为家庭气氛注入温度,在那口壁炉跟前,由大量玩具和两个男孩构成一片混乱现场,假如不喜欢孩子以及孩子的衍生品,眼前的景象就是炼狱,但男主人看起来享受它,积极投身它,身体一矮坐到了地毯上.他紧随其后到达中产阶级规格的客厅,连忙俯身在中产阶级的地毯上撸开一些乐高碎块,也盘腿坐好了,就贴在男主人背后,膝盖几乎戳到他屁股.他旁观父子三人继续玩耍,他们在搭几辆不现实的大汽车,车身凭着孩子的喜好正在变得惊人的长,其中一截刚才就拿在男主人手里.父子三人没有对他说一个字,或表达出些欢迎的意思,即便小孩也很好地管住了自己,不理睬他.以后他每次上门,他们也都故意不看他,不同他交流,假装屋子里没有这个人,但他们默许他观看这里的生活,他们还总是留出足够的空间方便他在近旁站立坐卧,显示出了全家默契的体贴之意.

按照约定,每周他可以跟着男主人在这个家庭度过若干个时段,共计三十六小时,其中包含一个夜晚.到了这晚,在主卧室的大床边上,有张为他临时支起来的小床,第二天一早就会收走的.他躺在那上面,靠近男主人这边.此时双双换上睡衣的男女主人已经上床了,男主人往往面向妻子侧躺,两人身体局部重叠,轻缓地说着话,有时有动作,有时没有,在肢体和精神的双重交流下,他们缓缓睡去了.他全程不发一言,复制男主人的姿势,手臂弯曲着虚搭住一团空气,腿也仿佛触碰着什么,他像他的影子、傀儡,或是相比男主人,地位与权力均有不足的次一级男主人.离上床时间大约过去了半小时,大床上的人们互相放开了,两种轻微的艇声代替语言继续交谈.男主人哼哼两声,翻过身仰躺着,脚在床单上搓动几下,又不动了.他也翻过身仰躺着,脚在床单上搓动几下,到这里夜间观摩就结束了,他不能在男女主人不清醒的状态下继续睡在这里,这侵犯隐私.几秒钟后,他向门的方向翻一个身,身体探明床的边界,脚伸出床外,最后轻轻站到了地上.他在一边腋下夹着小枕头,手拎拖鞋,心里回味着所见所闻,悄声开门,离开主卧室,走到走廊尽头的客房去睡.

“明天去牙医那里前,能不能顺便帮我个忙,到隔壁街拿回来送去修理的球杆?我没那个不方便.”他到了客房,摆上小枕头,再次躺好了.他在心中以自己的声音复述男主人睡前的话,也许小声说了出来,觉得讲得不够滋味,他又讲两遍,当中一遍最好,他记住那个感觉,重点是把让对方代劳的意思,包装在随意的语气里,啊,夫妻要有礼貌地博弈.客房不到主卧室一半大,窗也窄,家具也少,他如今孤零零地醒着,床上没有一个困倦的妻子,没有人像刚才那样回答:“现在说了不算亲爱的,早上再提醒我.”他将夫妻间的对话回味着,回味着,睡着了.

几个小时后的清晨,他已经等候在主卧室门口.昨夜由他关上的门从里面打开了,男主人依旧身穿条纹睡衣,走出来,他跟他去洗漱,看他从妻子的漱口杯旁边拿起牙具,从妻子粉色的毛巾边拿起成系列的素色毛巾,从女用剃须刀边上找到另一把剃须刀.在家庭成员的用品旁刷牙洗脸的感受,这样他就有数了.假如这时男主人有非常私人的事要办,也并不看他,只是有节奏地清四声喉咙,嗯,嗯嗯,嗯.他第一次听到,就迅速理解了,那是在叫自己回避,立刻识趣地撒出洗手间,留主人独处.

逢到吃饭时间,他顶着男主人的背坐在餐桌外围,像小床那样,他们为他准备了一个小凳子,他坐得比主人们低,并拢的膝盖上放一个盘子,虽然食物和餐桌上是一样的,从就餐形象上而言,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寄人篱下的可怜感.他咀嚼食物,同时听女主人讲述琐事,听男主人偶尔喝止孩子胡闹,听上一次讨论过的家庭问题再一次被拿到桌面上讨论,没等讨论出结果即被收起来,留待以后无穷无尽地讨论.原来,他想,饭桌上有妻子有孩子的感觉是这样.

他还度过了不少的游戏时间.和第一次坐在地毯上搭汽车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陪小孩玩要积极跑动,累个半死.男主人负责捡玩具,捡垃圾,拿来小孩们要的,收起他们不要的,把逃到视野外的一个小孩或两个捉回来.他要挑对地方站,这没那么容易,起初可以说是狼狈的,总是被男主人突然调整的移动线路吓一跳,猛地赶上去缩小距离,或是为了避让急退好几步,一直被逼到墙角把身体贴在壁纸上.久而久之,才多少从容了,知道何时要进,要退.有时他眼看孩子扑向男主人,连忙用不自然的姿势把自己上半身凑近男主人肩后,孩子被快活地抱起来,如他所料,头从爸爸肩膀上探过来,差不多贴到了自己的脸上.红的、湿润的鼻子冲向他,他闻到了小孩的气味,小孩热烘烘的温度袭击到他的皮肤上.他大概知道了,作为爸爸被孩子拥抱的感受.而且他分辨出了自己更喜欢哪个小孩,大孩子总是愿意靠他靠得更近一点.

这就是作为次级人可以参与的生活.

当次级人是为了得到幸福.世间各种各样的幸福,数量都有限,其中,能够组建美好家庭的幸福,更是只属于少数人.现在,越来越多人寻觅不到良伴,于是就当不了丈夫妻子,一环扣一环,接着当不了父亲母亲,随后当不了爷爷奶奶,止步于单身汉,始终只是单身汉,既当不了这个也当不了那个,错过这个角色和那个角色才有资格进入的生活.遗憾推动了变革,国家相关机构产生一个构想,并把它化为现实:让落单的人们分期分批地去当次级人,到一级人身边沉浸式体验家庭生活.年轻的次级人在年轻的一级人身边体会为人丈夫、妻子和父母的感受,老年次级人跟在老年一级人身边,凭空拥有了子孙.大家可以用别人的但宛如是自己的家庭安抚孤独,只要体验够逼真,它不是基于事实得来的又有什么关系.

他率先来到这个家庭当男主人的次级人,三十七人名单中的另一个人没过几天也来到了同一屋檐下.一个家庭同时接收两个次级人,很少见.说明这一家庭有十足的自信,也很慷慨,他们认为家庭成员情感充沛,在日常生活中以稳定速度把情感生产出来,产量既能供应家人使用,还有富余,可以让多个外人同时用上剩余部分.

后到的那位次级人,她的样子单独看没特点,出现在这里就较微妙.他像男主人,她的各方面则与女主人接近,像是女主人稍微融化后过了一两天又凝固起来,走样而走得不至于说远.这是因为相关机构在决定谁能成为次级人前,已经把“相似度”加以考虑,使得次级人在一级人的家里产生代入感——“他仅有一点和我不一样,这本来可以是我的生活.不,现在正是我的生活,我是充实幸福的.”

她每周也来三十六个小时,一些时段和他错开,些时段与他重合.碰到他们都来到这个家时,四人呈现两个原件加两个副本的画面.如果有客人来玩,会以为眼睛病变了,突然严重散光,看到了那对夫妻的重影.但客人绝不会露骨地表示诧异,大家都懂,对次级人要看到当没看到.

到了每周他和她一起留宿的夜晚,主卧室异常拥挤.靠近女主人那边,第三张床支起来了,搞得房间里全是床,而床上全是人.从窗口到门口,依次为:一张小床上睡她,当中的大床上睡男女主人,另一张小床上睡他.他们一左一右对称地弯曲身体,把男女主人括在中间,观摩这对相爱并很好地分担家庭责任的世俗夫妻临睡前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最后如何接连沉入梦中.等到那时,括号解散了.他和她爬起来,四只脚在地板上小心移动,走出房间,向左向右,进入两间客房.过了一段时间,他在自己床上除了会回想男女主人的睡前对话,也会想想她,多想几遍后,她渐渐从女主人背后走到了前面,她区别于女主人的独立特点,显现出来了.

这是一个漫不经心的女人,她思想不集中,经常开小差,在女主人身后松懈地站着走着,没有收好的手脚从女主人的轮廓线里毛毛糙糙地露出来.她感受喜欢的事情时,较专注,比方说,晚上作为半边括号她是认真的,她以手附支撑床垫,拍高头部,倾注全副精神观察大床上的动静.但要把当事人看穿.这也使得他能够越过括号中的内容看到她,看久了她有点儿美,不知从哪里来的光投进她眼里.而她体内全是燃料,光经久耐烧地点亮着,在夜里夺走他的注意力.到他在客房独自睡下去时,光还在眼前闪烁.完全相反,她感受不喜欢的事,比如煮菜洗碗.叠衣服.收纳玩具,则明显表现出敷衍态度,站在碍手碍脚的地方,给女主人做事造成麻烦,他想,她能通过审核一定是什么环节出了错.

一天,意外中的意外发生了,当时四口之家在吃饭.她和他坐在次级人的位子上,在一级人身后的矮矮的小凳子上也在吃饭.他们一共有六个人,却只允许表现出四个人,她不知是被整个局面还是整体中的哪个局部擦拨到,人偶尔会在别人都严肃时想想好笑,她就在那种反差下笑出了声,“对不起.”她马上道歉.突如其来的发笑像盆热汤摔到桌子正中.“对不起”更糟糕,像热汤溅到了周围人身上,餐桌上的谈话骤停,气氛破碎.男主人与女主人眼中饱含内容地对看一眼,小孩们忍着笑,四个一级人转动眼睛,谁也不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男女主人继续咀嚼,从两颊混乱的起伏状况来看,他们心里也正进行激烈的活动.他们无疑想:应该分清谁才是一级,谁是次级;谁负责在生活的舞台上展示生活,谁作为体验者应该安安静静地体验.而她在做什么呢,这个摆不正位置的女人犯了错误,她那笑声和话语突入他们的生活,太像是嘲笑,她怎么敢置评一级人的生活!他们都感到受到了强烈的冒犯.

他与她坐成直线,之间有重重阻碍,使他完全看不到她,只听她忽然在餐厅另一头笑了,笑声穿透女主人身躯,越过餐桌上的食物,接着穿透男主人身躯,到达自己面前.“对不起”像第二箭,紧跟着也穿透一切,扎进他震惊的心灵,他放任叉子往瓷盘上一划,发出刺耳噪音,但在此种情形下,没人注意到它.他确实非常震惊.她像一座长久以来只完成三成的雕塑,因为这声笑和说话,在一瞬间完工了,还从雕塑变成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从前,她是他虚构妻子的变形体,而从这一刻起,这个真实的人她是谁呢?他应该赋予她一个什么样的身份来安放她呢.餐桌秩序假装恢复正常后,他跟上男主人的节奏,麻木地进食,耳朵里一直堵着她的笑声,那笑就算有种种解读,他听起来也觉得是在嘲弄这个家庭,嘲弄次级人体验方案,在嘲弄他.

这天吃完出了事故的饭,她到时间离开.她满不在乎地走了.他觉得她在离开前曾经瞧了自己一眼,但他别过了头,后来他多次想,假如自己迎上目光,那会发生什么,她好像会把自己也变成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他不知道自己受不受得了,因此别过了头.门关上了.他还可以在房子里再待上一会儿,他跟着男主人去找女主人,女主人闷闷不乐地向卧室移动.男主人快要走近女主人了,他正想体验一下在这种恼人的情况下一个丈夫该如何安慰妻子,男主人突兀地高声清了四记喉咙:嗯,嗯嗯,嗯.“走开暗号”在洗手间以外第一次被使用.他站住了,他和男主人之间的距离一步两步三步地拉远了,他又独自站了一会儿,转身走到门厅,找到外套和帽子,在隐约传来的他们非常不高兴的谈话声中穿戴好,走出三十六小时之家.

她再没来过这个家,肯定是遭到投诉被除名了,这意味着她以后也很难有资格再当上次级人.他白天继续在男主人身后吃饭,陪孩子玩,到了夜里只剩他这一半的括号了,夜支日收的小床又睡了几十次.他继续在四口之家完成一年期的家庭体验,在最后一个体验日,就像他第一天来一样,他静悄悄走了,无人同他告别.虽然有别的选择,但他在寒冷的天气中步行很长一段路回家,他走到家里,没脱外套就坐在床上,手始终伸在口袋里,那小东西一面是凸粒,一面有孔,他把玩着这块乐高积木.

他仍没有找到有兴趣、够胆量去与其发展出幸福关系的人,他从这家学到的经验,差使妻子去取东西,管理一顿晚餐,收拾中产阶级规格的客厅,都没有发挥作用.但过了几年,又申请了几次,好运再一次垂悯,他到第二个家庭当次级人.这一次他从另一些方面和男主人相似,他拥有一个弟弟,还有一个妻子、一个女儿,以及一对父母,他在大家庭中生活的每分钟都是吵闹和目不暇接的.再过几年,因为前几次的表现良好,他被授予荣誉次级人的称号,从此在系统里享有优先权,他多次加入不同的一级人家庭,每次体验的密度都比上一次大,从每周三十六小时,慢慢升级到一百二十小时.其中只有一次,他没有待满时间,因为他被狗咬伤了,那只大狗起先不理解他是男主人的次级人,以为他要攻击男主人,就先攻击他,啃噬他的小腿,他一直流血,但竭力忍耐疼痛,任鲜血流到袜子上.鞋子里,最后从鞋子里流出来,弄脏地板,到这时,他也好,那个一级人家庭也好,都觉得演不下去了,这里有个身体里流淌血液的人,快要无声地殉难在别人家里,于是那家的男主人用自己特定的方式,以手指敲击马克杯,发出“走开暗号”,告知他,他应该走了,去看医生,而他们也想擦一擦地板.这是他唯一一次早退.

他在数十年中,始终子然一身,从一个家庭漂泊到另一个家庭,有过多任妻子、很多猫狗、许多孩子,后来有了孙辈,死去前不觉得有太大的遗憾.

2022年01月01日 19:25 | 阅读(1382) | 评论(0)2021年度生活方式 逃离倦怠 适度·降噪·停顿·滋养

主笔 杨璐

这篇文章是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最后一期的话题总领文,希望大家能够读原杂志上因篇幅过长没有转载上来的后面几篇文章,相信能给大家的生活哲学有一点启发.



2021年接近尾声了,这一年,我们都辛苦了.


氛围仿佛格外萧索.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可能都面临着随时被打断的风险.受到疫情影响,一些行业处于收缩状态.除此之外,房地产、教育辅导、影视甚至是互联网大厂,它们从前提供了令人艳羡的工作,现在却传出资金紧张、亏损和裁员的消息.就连每年年底的购物狂欢,今年都静悄悄的.微博热搜滚动着很多你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的热词,点进去发现是在播综艺和电视剧,感觉节目宣传已经挖空心思了,可你也没有去了解一下的愿望.没有现象级的娱乐.


“这些年来贬值最多的不是货币,而是你的努力.”经济学者管清友的这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过去,努力就能看到回报.现在,每个人都上了高速向前的列车,“all in”像战鼓一样,让人们热血沸腾地去转化生产力,让人们不要停下来,却行业增长倦怠,工作倦怠,生活提不起劲头.管清友说:“我们现在进入到了一种低水平内卷,高水平倦息的阶段.”低水平内卷,指的是我们的人均收入、经济发展程度跟富裕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内卷到身心俱疲却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今年的年度生活方式,我们想讨论一下,即便如此,还有哪些方法能让自己过得好.


兴奋剂社会

倦怠,我们最直接想到的原因是过劳.工厂里12小时工作制、互联网公司“996”在很长时间里是习以为常的现象.逃离倦怠,取消加班就能做到吗?现实没那么简单.比如,加班最受关注的互联网公司陆续取消了“996”、大小周,可我们看到了“因为取消加班,薪资减少”的抱怨、“因为要完成项目任务,自愿加班”的报道,以及真心的工作狂确实存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适度劳动分会会长杨河清说:“过劳其实有三种形态:强制型的绝对被动;出于兴趣原因的绝对主动;还有一种灰色地带,来自于工作和环境的挤压,比如不拼命工作,没有办法在职场上发展,比如周围都在拼命工作,给人以压力.”特别是当今的职场,很多工作形态决定了业绩难以用固定标准衡量,职场人如果想做得更好,更有竞争力,背后要付出更多的工作时间、更大的工作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量.

过劳在当代吊诡的地方在于,很多时候呈现出一种自愿或者半自愿的状态:自我提升、如何获得内驱力是现在最受职场人欢迎的话题、流量密码.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里把这种现象称为功绩社会.在他看来,我们曾经很熟悉的生产制社会是一种规训社会,充斥着禁令、戒律和法规,而功绩社会是一种具有积极属性的社会,充斥着“是的,我们可以办到”.它是一种“兴奋剂社会”,人们过度积极、过度活跃,片刻停不下来.功绩主体不受外力强迫工作.他是自身的主人和统治者,自己剥削自己,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筋疲力尽.

造成这样的转变,是因为现代社会对效率的崇拜.韩炳哲认为,生产最大化的渴望存在于集体无意识之中.当生产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时,禁令、规训、法则达到了极限,因为它们起到的是阻塞作用,妨碍了继续发展.这时,规训范式转化为功绩范式,因为自我驱动更有效率、更多产.“过劳症最初的症状就是一种极度狂喜.患者无比兴奋地投入工作之中,直至最终崩溃.”

逃离倦怠,市面上有很多生活方式类的指南:丹麦的幸福生活是Hygge,意思是舒适恢意,自然简单;瑞典的幸福生活是Lagom,意思是不多也不太少.瑞典人提倡愉快工作,一种自然而然的平衡.德国生活方式也颇受欢迎,德国人的周工作时间比我们少.可所有这些生活方式有个基础条件:它们的社会财富积累远高于中国.过劳和倦怠除了哲学抽象层面的,我们还有具体的国情.管清友说:“瑞典等北欧国家,还有德国,人们受教育水平高,有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创新型企业,人口规模又不大,有些国家资源还丰富,这就形成了正向循环,人家干吗要工作那么长时间呢.我们中国人均GDP水平才1万美元,人口规模大,社会总体受教育水平不够高.我们让快递小哥马上去搞芯片不现实,中国普通劳动者只能打工或者赚点加工费.我们的现状跟发展阶段、资源禀赋都有关系.这种背景下,优质资源稀缺,行业天花板低或者有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人们身不由己地处于过度竞争中,就是所谓的内卷的状态.”

教育内卷是优质资源稀缺的典型代表,鸡娃的妈妈,困在绩点里的大学生为的是登上金字塔的顶端.互联网最近两年的激烈竞争是行业天花板的典型代表,管清友说:“互联网行业碰到了流量的天花板,获客成本极高,收益却很小.从前围绕流量红利扩张的产能、设置的部门、吸引的人才、布局的一些东西都得收缩,潮水退去一定有人被卷走,被裁员优化.”逃离倦怠,恐怕首先要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如何改变低水平内卷的状态.管清友说:“一个人努力提高的是分数,所有人努力提高的是分数线.这些努力是贬值的,人就会倦怠.解决内卷,可以通过增加优质资源的供给、通过科技的创新和进步、通过教育水平整体提高等等,这些在短期之内都很难彻底实现.”自带鸡血的内卷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发展阶段.


悬浮时代

倦怠,也来自于追求物质的过程中掉入了消费的陷阱.日本研究过劳问题的经典著作《过劳时代》和美国畅销书《过度劳累的美国人》里都发现了另外一个吊诡的现象:无论在日本还是美国,中高收入阶层比低收入阶层的工作时间更长.这是工作与消费的循环导致的.美国和日本分别在20世纪20年代和60年代进入到消费社会阶段,在消费社会里,劳动大众的工资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以中产阶级为核心形成了大众购买力,以消费为实现自我目的的浪费型生活方式成为大众化现象.

消费被研究得比较充分.凡勃伦的《悠闲阶级论》论述的是炫耀性消费,杜森贝利的《收入、储蓄、消费者行为理论》论述了消费中的攀比心理.韩炳哲则认为,在消费社会里,情绪已经济身生产资料的行列,是一种刺激消费的手段.韩炳哲写道:“我们最终消费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情绪.对商品的消费不无尽头,对情绪的消费则无边无际.情绪的发展超然于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它开辟了一片广阔无边的消费空间.”炫耀、攀比或者拨动心弦,人们很难抵御消费的诱惑.除去这些个人动机,消费还改变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存在位置.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齐格蒙特•鲍曼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里提出,过去没有工作的人会被社会抛弃.在消费社会里,一个人虽然有工作但是消费不起或者不消费,跟不上社会的节奏,成了有缺陷的消费者.这样的人同样会成为社会秩序之外的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严飞说:“从最近两年社会上流行的热词‘内卷’‘打工人’等等来看,我们社会现在呈现出一种疲倦的状态,它很大程度上与从生产型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相关.”

生产型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同质化的.严飞说:“大家都在单位体系里朝九晚五地上班,统一服从命令,完成一致的目标.下班之后大家提着热水瓶去打水,拿粮票去买东西,收入差不多,穿着也差不多.”进入消费社会,从前的模式瓦解了,大家不但自负盈亏,自己负担一切,并且暴露在消费中.严飞说:“从前只要你有工作,隐含意义就是你被社会和单位保护起来了.现在如果你的消费水平没有达到平均线,也会被认为是底层.”严飞曾经提出一个“悬浮时代”的说法:“大家拼命想获得社会认同,害怕成为社会底层,被社会抛弃,特别是中产阶级.消费社会不断宣扬一种中产标配的生活:上面有四个老人,下面有三个孩子.有房有车有旅行,还要带孩子去上补习班.一家人其乐融融.为了追求标配,所有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动作,整个人生就像是登上一列飞速往前的列车.因为追求得太积极,人生列车像磁悬浮一样慢慢浮在半空中,没有了根基.”

立志做一个合格的消费者,可能要付出巨大的精力.一天24小时,它是工时的上限,炫耀性的消费没有止境、攀比性的消费没有止境、情绪价值的消费没有止境.消费升级,合格消费者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在中国,我们虽然进入消费社会的时间晚于发达国家,但赶上了智能手机的发展,它和社交媒体作为消费基础设施,极其发达.严飞说:“从生产社会转变到消费社会,人们越来越崇拜财富、崇拜有钱人,崇拜那种可以挑选生活、毫不费力改变自己生活形态的人生.真实情况里,能做到这样的人是非常少的,但是,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很多炫耀消费的自拍内容.它们给人一种幻觉,我也可以获得类似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家不想处于消费鄙视链底端而去追求标配,不想在同辈压力面前被比下去而去攀比.追求之路上要付出很多,消费是无穷无尽的,求而不得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疲倦.


逃离倦怠

倦怠的物理性原因是过劳,极端就是过劳死.

杨河清说:“有法医研究过心脏和过劳程度的关系,普通人的心脏都在400克以内,但是对过劳死的人进行解剖发现,心脏克重都超过了400克.为了排除偶然性,研究人员还拿小白鼠做了实验.一组小白鼠放在水里不断地游泳,很快就过劳死了.一组游泳一段时间再休息一段时间.另外一组是正常的小白鼠.最后发现,过劳死的小白鼠心脏确实比正常小白鼠大,那些游一段休息一段的小白鼠,心脏跟正常的差不多.这说明为了身体健康,劳动是需要休息的.”

过劳到什么程度会影响寿命,医学上还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这就导致它不是确定的因果关系.杨河清说:“如果让人直接钻进马路上的车底下,谁都知道后果,不会这样做.过劳的后果是模糊的,于是人们总有各种理由继续干下去.”写《过劳时代》的森冈孝二教授就是因为严重过劳,心脏病发作离世.杨河清跟他有工作往来,“我们一起开会,他说要发东西给我.我早上查邮箱,发现他是在凌晨三四点钟发给我的,然后我们8点钟就要开会了.他就睡了三四个小时”.杨河清曾经在日本留学,日本过劳举世闻名.跟中国不同的是,日本是“高水平内卷、高水平倦怠”.“日本非常焦虑,往上有更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往下有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奋起直追.它的资源有限,只有人力资源.过劳文化就很盛行.”杨河清说.倦怠的精神性原因可能是抑郁、焦虑或者压力过大.韩炳哲认为,陷入过度积极的新型人类,不再能够继续工作时,抑郁症就在这一刻爆发了.“它首先是一种对工作‘能够’的倦怠感.只有在一种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社会中,才有抑郁症病人发出哀叹‘没有什么是可能的’.”哲学家的抽象概括依旧能从具体现实中找到对应.在心理学上,人们被诊断为抑郁症之前的几个月到几年之间,身体其实发出过预警信号.这些前驱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担心、烦躁易怒、疲惫、无意义感等等.暂停实验室是一个在线帮助人们锻炼情绪调节能力的项目,通过对过去两年参与行动营用户的调研,觉察到“前驱信号”的人里69.4%因为职场和个人发展原因,44.1%因为金钱和个人财物状况,34.9%因为工作繁忙、强度大或者有挑战性.这些是多重压力源里排在最前列的因素.

为了身心健康,我们也得过一种逃离倦怠的生活.它不能是就此躺平,躺平依旧要面对客观现实,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需要足够的物质积累,所以可能造成更大的焦虑.杨河清说:“我们是一个追赶超型的国家.中国人都是很勤奋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也是勤奋工作的结果.我们研究适度劳动,是完全赞成和鼓励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的,同时,我们反对常态化的严重过劳.”我们还没有到达发达国家的阶段,杨河清说:“从我所在的劳动研究领域来讲,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者比过劳问题的研究者多,因为前面这些是中国现在最迫切要解决的、最受关注的问题.”

内卷和消费主义可能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客观存在,逃离倦怠首先得接纳这个现实.管清友说:“我们经过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未来会经历一个10年到20年的减速期.在减速期里,要想解决内卷,要么有新的行业带动,要么有新的技术变迁,现在还没看到.在这个特定的阶段里,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会比较难熬.说实话,这时候大家坦然接受现状,心态放平,可能状态也不错.”道路虽然曲折,可是方向明确.管清友说:“我们市场广度和深度比其他国家要大,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产业升级,要增强国际竞争力,要解决卡脖子问题,要共同富裕.大家现在忙碌或者说内卷,也是因为跟很多国家相比,机会还是很多.”如果按照现在减压、调节情绪流行的正念,首先是接纳.客观情况如此,我们总还要做点什么.逃离倦怠,在我们能够掌控的范围内是有方法论的.我们今年依旧提出了四个关键词,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它们背后都是一些生活智慧、医学和心理学原理.外在的世界即便喧嚣嘈杂、兵荒马乱,我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人生和日常安排得清清爽爽、明明白白,静待春暖花开.

2021年12月19日 12:35 | 阅读(1409) | 评论(5)鲸[原创]

为了不让我的帐号不那么像只会扫描转载的blog
厚脸皮发点原创内容(๑•ー•๑)



画笔点染了云霞与薄雾
让鲸在天际悠然滑行
钢叉
撕裂开
鲸的血肉
刺穿了
鲸的脊髓
海面上
猩红窒息了碧蓝
海与天间回荡
鲸的哀鸣
然后,身体被拖拽到
离歌声很远的地方
分割、摆卖
人暂放下钢叉
拿起墨水味的笔
血色与碧色的波涛
固执地拍打岸边
云霞
只是缄默地望着
(致《海豚湾》,因为在超现实主义的画中会飞的鱼多是鲸而非海豚,所以改了意象)(灵感同时来源于苏轼“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不像童话里光润如水滴
浑身爬满藤壶,呼吸带着腥气
所以为什么
要视你为珍宝

珍贵的是
如梦般
你的歌声
那是海风能带来的最美的馈赠



就是因为人们觉得你的居所
有美丽的海景和清新海风
(吹散了陆地的污浊)
人们认为你很美

就是因为你有人们唱不出的音乐
任何乐器的无法模仿的音乐
(过于瑰丽壮美)
所以人们认为你很美


当人们的模仿鸟鸣
(用口哨和各种乐器)
当人们砍伐山林
人们不再崇敬鸟儿
尽管有些人固执的说,飞鸟衔来希望

当人们往海里倾倒泥水
当人们开始模仿鲸的声音
他们还会如此崇拜你吗,海的原住民,
尽管有些人固执的说,鲸落则万物生?

2021年12月19日 11:50 | 阅读(1392) | 评论(1)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46期摘录

前任英国科学史学会主席、剑桥大学科学史学家帕特里夏•法拉(Patricia Fara)主要研究18世纪的欧洲自然哲学史.关于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17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科学革命,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等问题,法拉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牛顿是一位自然哲学家,而不是科学家

三联生活周刊:“自然哲学”(natural philosophy)和“科学”(science)这两个词究竟有什么区别?

法拉:我们可以从“科学”这个词谈起.“科学”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知识”.在17、18世纪,这个词意味着那种可以从书本中学到的,已经被整理出来的系统性知识.这是一种学术性的知识,你可以学到历史的科学、语言的科学,等等.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科学家”(scientist)这个词是在18世纪才被发明出来的,所以说牛顿是一位“科学家”肯定是错误的,他是一位“自然哲学家”(natural philosopher).在科学家和自然哲学家,以及物理学家和自然哲学家之间有很多区别.比如说,科学家可以进入大学,学习科学知识,然后在其中发展自己的事业,以此为生.这在牛顿的时代是不可能的.(在当时)你可以在大学里学习数学,但是不可能在大学里学习科学.另外一点,对于牛顿以及他同时代的自然哲学家来说,在他们的研究中,宗教是处于中心地位的.他研究科学是为了寻找上帝创造世界的证据——虽然现在有些科学家也信仰宗教,但是宗教和他们的科学研究并无关系.而对于牛顿来说,宗教是处于中心地位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从希腊时代开始,研究自然哲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原因”(cause).上帝被认为是“第一因”(first cause),人们还需要寻找其他的原因.所以说引力就像是某种“原因”.在当时也有另一群数学家,他们并不是在寻找原因,而是在寻找一种“解释”,寻找数学上的一种描述.他们在乎的是能够利用数学来描述一种现象.所以说牛顿的著作才叫做《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因为他所做的一件事就包括把数学和自然哲学结合在一起.这在之前是分开的两件事.

三联生活周刊:你会如何向读者介绍牛顿?可以说他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吗?

法拉:我不会说牛顿是这个世界上曾经生活过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而是会说,他是一个得到了如此名誉的人.人们确实把他看作一位伟大的天才,但实际上这是所谓的“名人文化”(celebrity culture)中的一部分.我个人并不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天才.我认为他非常聪明,非常有天赋,但是其他很多人也是如此.社会中确实有这样一种趋势,会说某个人有一些非常不同寻常的地方,然后称他为天才.对我来说,这就像是把他从芸 脚芸众生之中排除掉,而变成宗教中的圣人一样.宇就有一位学者说牛顿是通过他的智慧成为天才的,超越了其他所有人.我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但这他确实拥有这样的名声.

三联生活周刊:牛顿说他站在了很多巨人的肩膀上,这些巨人都包括哪些人呢?

法拉:首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并不是牛顿发明的.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位12距世纪的法国修道士.在很多教堂的窗户上都写着 这句话,实际上这是一个很著名的表达方式.
其次,牛顿是在给罗伯特•胡克(Robert (spi Hooke)的一封信里提到了这句话.胡克是牛顿 在科学上的敌人,并且在当时指控牛顿抄袭自己的地的想法.牛顿和胡克之间相互厌恶,所以牛顿给证 胡克写信解释:我并没有抄袭你的想法.而且他写道:如果我真的需要抄袭别人的想法,我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站在你的肩膀上).这就让这场争论显得更加难堪了,因为胡克在生理上属于残疾人.他个子非常矮小,并且脊柱弯曲,从16岁就开始驼背,等到成年时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了.所以牛顿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际上是一种对胡克的残疾很过分的攻击.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况,但有趣的的是,这句话又变得人尽皆知.
所以说牛顿可以非常好客、非常迷人,但也非常有报复心,甚至令人厌恶.现在真的难以说明牛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为我们现在只有一些对他感兴趣的人留下的回忆录.人们要么把他描述得非常美好,要么把他写得非常糟糕.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那些和牛顿几乎同时代的人,比如莱布尼茨和胡克,宗教在他们的研究中也处于中心地位吗?

法拉:牛顿曾经和莱布尼茨关于谁首先发明了微积分有过争论,但是他们在关于上帝在宇宙中的角色有着非常大的分歧.牛顿认为,上帝的存在是“内在的”(immanent),也就是说,上帝无所不在,也可以对宇宙的发展进行干预.莱布尼茨则认为这种想法毫无道理,他有一个著名的表述:牛顿和他的追随者们创造了一个如同楚脚的制表匠一样的上帝,需要不断干预他创造的宇宙.对于莱布尼茨来说,上帝创造了宇宙之后,就让宇宙自己运转了.关于上帝对宇宙的作用,这是两种非常不同的观点.实际上两个人在18世纪进行的这些辩论,不仅是关于自然哲学的,也是关于神学和物理学的.两人之间的巨大分歧还涉及“超距作用”(action at a distance)问题.牛顿认为存在超距作用,比如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可以通过真空传播.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当时人们认为在“物质”(matter)和“精神”(spirit)之间有着明显的分别,物质存在于世上,而精神则属于神.如果你赋予物质以精神,就等于行使了神的权利.
在当时关于引力的本质有着大量的讨论.现在我们认为能量可以通过真空传播,但是在18世纪,人们是无法接受这样的思想的.也因为如此,牛顿才提出了另外一个模型,提出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不可见、不可感知的“以太”(aether).以太是由极小极小的相互排斥的粒子构成的,就像声音通过空气传播一样,引力通过以太来传播.一直到19世纪,人们才普遍接受了以太的存在.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以太模型才被抛弃.


《原理》的重要性何时开始显现

三联生活周刊:牛顿一开始似乎并不是很积极地写一部论述自己的力学研究的萧作,如果没有埃德蒙•哈雷的督促和帮助,这本书甚至可能不会出现.但随后,牛顿似乎对于“引力定律的发现者”和“微积分的发明人”的称号又格外敏感.

法拉:这本书源于哈雷、胡克以及另外一个人关于行星运行轨道的争论,后来他们去剑桥找牛顿寻求帮助.牛顿告诉他们,这个问题他早就已经解决了.牛顿没有在自己的旧笔记中找到记录,于是花了两周时间写了一篇论文,讲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随着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定理,并且这会导致行星沿着椭圆形的轨道运行.于是哈雷鼓励牛顿把他的研究结果全部发表出来.皇家学会刚刚出版了一本彩色的学术专著,没有资金支持牛顿,于是哈雷出钱帮助牛顿出版了这部书,哈雷几乎算是把纸放在牛顿的笔下让他写出来的.关于引力定律的发现并没有太大的争论,但是关于微积分的发明,牛顿和莱布尼茨曾经有过长时间的争论.看起来(牛顿和莱布尼茨)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研究,他们还曾经通过信.
具有讽刺性的是,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微积分符号是莱布尼茨发明的;更具讽刺性的是,牛顿实际上并不愿意使用微积分,他认为人们应该使用几何学方法.因为他认为这是古希腊人使用的方法,而在古希腊时代之后一切都开始走下坡路.当时在英格兰几乎没有人使用微积分,在欧洲大陆开始有人——比如欧拉(Euler)——使用微积分.而随着微积分的发展,到了18世纪末,大多数人都开始使用微积分了.牛顿和胡克、莱布尼茨、约翰•弗兰斯蒂德(John Flamsteed)这三个主要人物都有过多年的争论,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尖酸刻薄的人,非常在意科学发现以及各种名誉.

三联生活周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最开始是用拉丁文书写的,其中还有非常艰深的数学.那么,它是面向哪些读者的呢?

法拉:在这部书出版的最初几年里,只有极少的读者.牛顿说他有意把书写得艰深,这样他就不用不断去向别人解释书中的内容.至于这部书的大众化,以及后来人们在课本中学到的内容,都是由牛顿的追随者们完成的.也就是说,从出版这部书到人们理解这部书有一个很长的过程.牛顿在1687年完成了这部书,但是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什么反响,只有一些大学里的数学家对其进行了研究.荷兰莱顿大学的一位数学家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对牛顿的力学理论进行验证,而后他用拉丁文发表了这些实验.
1728年,有人把这部书翻译成英文,这部书的重要性才逐渐显现出来.直到1749年,夏特莱侯爵夫人(Emilie du Chatelet)完成了这部书的法文翻译.她同时还介绍了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的思想,并且加上了很多注释.在法国,直到18世纪下半叶人们才认识到这部书的重要意义.当然,人们在接受这部书的过程中伴随着关于神学和哲学的辩论.

三联生活周刊:牛顿是在什么阶段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自然哲学家?

法拉:可以说牛顿一生都有非常大的名气.但我认为是在19世纪初,当他那个关于苹果的故事传播开来,他才变得世界知名.
牛顿在年轻时代从来没有提到过那个苹果的故事,直到他去世之前,他才向几个人讲了他坐在果园里,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启发了他关于万有引力理论的故事.这个故事被人记载在笔记中,但是直到19世纪初,有一个法国人将这个故事发表了出来,于是牛顿一下子就变得世界知名了.
〔注:关于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最初是由英国古物研究者、医师和英国国教牧师威廉•斯图克利(William Stukeley)于1752年在一本书中发表的〕

三联生活周刊:牛顿的宗教观是否影响了他在自然哲学方面的研究?

法拉:就像我们会把宗教、哲学和历史区别对待一样,他对于宗教、自然哲学,包括炼金术也都是区分开来的.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当时的剑桥学者来说,痴迷于炼金术是一种很常见的事情吗?

法拉:这在当时也并不常见,所以牛顿必须对此非常小心.我想对此的一种解释是,牛顿可能发现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发生转变,橡果可以长成一棵大树、把生鸡蛋加热就会变成固态……关键之处在于如何理解这种变化并且掌握它.炼金术的想法就是把铅转变成金,一个人的灵魂也会从黑暗转变为光明—一切都有关于转变.在当时,化学和宗教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牛顿最大的科学遗产是什么

三联生活周刊:牛顿写到“我从不做假设”(Hypotheses non fingo).这是他对于笛卡尔主义者对他的引力理论的批评所做的回应吗?

法拉:这只是他的回应的一部分.如果你读一下他在1704年发表的光学论文,那也是一种英国经验主义对法国理性主义的回应.法国理性主义的理念是从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出发,通过逻辑思辨就能得到知识.而英国经验主义的理念是你从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出发,从而建立你的理论.当时英法之间有很大的敌意,英法两国在18世纪还发生了战争,在自然哲学研究领域,英法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光学领域也类似.当时在法国有很多人批评牛顿的光学理论,而牛顿并没有提供关于他做光学实验的细节.比如说他通过三棱镜把来自太阳的白光分解为光谱,这个实验在技术上的难度很大,人们需要精心地设计实验,并且要用某种玻璃制造三棱镜.牛顿并没有解释这些细节问题,所以当时很多法国人认为他的光学理论是错误的.

三联生活周刊:现代物理学包含很多的假设.牛顿的方法是否已经过时了?

法拉:牛顿说“我从不做假设”的背景是非常复杂的.就像我刚才说的,其主要目的是反击来自法国的批评.另外我想牛顿所说的“假设”和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假设”意义并不一样,现代很多科学家都是建立一种假设,然后通过实验去证实或者否定这种假设.我认为牛顿的所谓假设,指的是他并不带着任何成见去看待这个世界,对任何可能性都表示接受.他不带任何预设地进行工作,这才是他关于“假设”的意思.

三联生活周刊:牛顿最大的科学遗产是什么?

法拉:我想牛顿最大的遗产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被量化,可以通过数学来处理的想法.我们可以看看现在人类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实际上这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非常相似的,所以说这个理念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能否想象,如果没有牛顿,那么17世纪科学革命的核心人物会是谁呢?

法拉:我想可能是胡克.胡克在当时几乎已经得出了引力定律,或者也可能并没有一个单一的人物,而是很多人.伽利略也非常重要,他是第一个试图通过数学方法来总结实验结果的人.如果牛顿不存在,伽利略很可能成为科学的“圣人”.人类对于光的理解可能在很长时间里仍然局限于笛卡尔的理解,认为光的颜色取决于太阳以及光所经过的区域.

三联生活周刊:人们都了解牛顿和胡克之间存在敌意.现在我们能够给胡克的科学贡献一个公正的评价了吗?

法拉:我想胡克在科学界的声誉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恢复了.除了牛顿之外,胡克的成就也被建筑大师克里斯托弗•雷恩(Christopher Wren)所掩盖.在1666年的伦敦大火之后,是胡克负责了伦敦城的重建.胡克设计了一座关于伦敦大火的纪念碑——那同时也是一个光学实验,通过纪念碑把光线反射到一个实验室内.可以说到现在,人们已经充分认识了胡克的科学贡献.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任何胡克的画像留存下来.关于这件事的故事是,当牛顿成为皇家学会主席时,他认为每个会员都应该有一幅画像留存,而所有关于胡克的画像都神秘地消失了.有人认为是牛顿把胡克的画像全都丢掉了.
三联生活周刊:人们对牛顿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法拉:我想是人们认为牛顿在一夜之间就改变了科学,以为他只不过是坐在一棵苹果树下,然后整个世界都改变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人类花了50到10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科学革命,而且我们现在所说的牛顿力学与牛顿最初呈现的牛顿力学是有很大不同的.因为在他的版本中存在着上帝,而我们理解的牛顿力学,是确定性的,并没有上帝存在——这是由拉普拉斯在18世纪才完成的.

2021年10月16日 10:23 | 阅读(1533) | 评论(3)梁永安《在单身的黄金年代我们如何面对爱情》



为什么说现在是一个单身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历史趋势.几年前,美国纽约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克里南伯格(Eric Klinenberg)写了本书,叫《单身社会》.这本书里说,美国社会出现了一个现象,独居成年人占了50%多,超过了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传统核心家庭,一共3000多万.
中国2015年也做了一个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有5000多万成年独居者,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以前大家会觉得独居是一个很孤独、非常悲切的事情,大家都很怜悯.但是现在情况变了——
是经济发展使我们维持自己的独立生存有了基础.二是社会保障、福利制度、保险等各个方面使一个人没有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全球化的过程,一个人可以非常自由非常丰富地生活,独身或者独居变成了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时代背景,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单身的黄金时代.
尽管是这么一个大历史趋势,但我在这里绝对不是鼓吹大家赶快独身,而是说在这么一个时代里面,我们还是要追求爱情,还是要坚守这个价值.
我今天想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一看我们未来爱情会面临的六大难关,或者说六座大山.


我们敢不敢和A女比翼齐飞?

什么叫A女呢?
社会学里把男性分成ABCD,女性分成ABCD.我为们今天的恋爱模式和婚姻模式,都是男A去找女B,男B去找女C,男C去找女D.这造成什么后果?女A,也就是今天大量的“三高”女性,收入高、专业水平高、什么都高,但是嫁不出去.
还剩下那个男D.男D和女A是见不着的,见了也没用.
我觉得这可能有一种男性在传统社会里,面对女性的控制意识和支配意识.到了现代社会,女性成长了,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第一批自由女性,她们出门去当秘书,当小学教员、家庭教师,这是最早出现的一批社会女性.
发展到今天,我们出现了几百万上千万这么这么多优秀的女性,但是她们就悬搁在那里了.
历史上,一个优秀男人爱一个优秀女人,这在文化创造力上是特别丰富、特别强劲的.比如说英国著名作家伍尔芙和丈夫伦纳德.
伍尔芙精神有点问题,有时候会发作,平时都很好.伦纳德特别钦佩她的文学才华,特别能理解她所写的英国社会情感生活、社会生活,以及里面种种内在的问题或者趋势.所以伦纳德充分地认识她的价值.
我觉得好的恋爱就是这个特点.一个学生如果谈恋爱,我肯定会问他,你爱的那个人最重要的、最根本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在哪里,你知道吗?你要说得出来她有什么特性,她跟别人什么地方不一样.
第二点,你能说得出来她现在最难的地方是什么,她要发展这个特性、创造性,最大的难关在哪里.你知道她的难关,就不会大事小事分不清,在那儿整天乱七八糟地折腾,彼此就会很珍惜.这不是一个单向的问题,彼此都要知道.
伦纳德特别知道伍尔芙的价值.他为了让伍尔英写作时充满自信,干脆办了个小印刷室,把她所写的东西都印成书,比出版社还快.有时候伍尔芙精神不稳定,要离开、要跑到伦敦去,他不辞辛苦地去陪伴她、去追寻她.所以你看伍尔芙写出来那么好的小说,《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没有伦纳德怎么写得出来?这是特别特别感人的一对夫妻.
再比如法国著名的女勇士大卫•妮尔.她从小就向往远方,最感兴趣的是中国西藏.她要去西藏看一看,去做研究.经历了六年,好不容易才进入西藏,后来在西藏做了三十多年的研究.
大卫•妮尔的丈夫在巴黎,妻子在外面几十年,默默无闻地支持她,特别不容易.大卫,妮尔的藏学研究在全世界特别有影响力,这背后有一个默默付出的丈夫.
我们今天的中国男人,其实很少敢去爱一个特别优秀的女人.未来女性要发展,如果要在这个模式下,会普遍地被压制,陷人一种非常孤独的状态.

我们能不能克服爱情中的肌无力?

肌无力是一种病,浑身肌肉萎缩,越来越没力量,我们现在的小说里面写了大量爱情的肌无力,你看用端康成的《雪国》是这样,杜拉斯写的《琴声如诉》也是这样.
一个工人,他爱上了一个富有的夫人.他一直在追她,夫人也知道,两个人有时候跑到咖啡馆里见面,两个人看起来很靠近很靠近,人和人的靠近很多时候是自己意识不到的.但是到最后别人开始议论了,两个人也感觉到压力了.
最后一次,他们握手的时候互相说“再见再见”,每次他们都说再见,但都知道下次还会见.但是这一次握手,小说里写,他们互相握着就像握着一个死尸的手,人们就知道再也不见了.
现实生活里,这种随着风一下子飘掉的东西太多了.为什么没有力量呢?因为现代社会是个流动社会,是个碎片化的社会,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时候,绝对没有看到他的完整.
以前在一个村里,或者最多隔两个村,你能看到他从小在河里游泳,能看到他爬树,能看到他不同阶段的成长.所以你对这个人,从根上就了解.
现代社会里,我们看到的都是片段.突然跑到你面前来一个人,你觉得不错,但对这个“不错”,你也没有底.我们现在很多爱情,双方相爱的时候都是打折的,都在内心深处保留了一块不信任.
在这种爱情里,在我们现代社会里,特别需要一种猛烈的进发、百分百的投入.为什么百分百?在这种碎片式的相遇里,你只有百分百才能把自己呈现出来,才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整体生命.如果你还是这么一种计计算算、得得失失的状态,这个爱情没法进行到底,很容易分离.
这里面有个最大的难关,就是我们在价值观念上、生命理念上,缺乏一个转换.爱上一个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从得失心理、得失的惯性转换到真假.
哪怕人人说我不好,我也要坚持,因为这是我的真.我只有一次生命,我不可能放弃我的生命,这个真,是我的生命.
爱情本身也是这样.它应该是个真假范畴,不是一个得失范畴,不是靠打分来计算的.

我们还相不相信一见钟情?
我们为什么喜欢《洛丽塔》这个小说?有的人觉得很邪门,哎呀、那么大的男人跟那么小的女孩如何如何.
《洛丽塔》里面,中年亨伯特一眼看到洛丽塔,一瞬间那么美.她俯在草地上看着一本画报,露出天真的微笑.这让他打开了记忆时间,回到了少年时的初恋,仿佛看见失去的“小仙女”.
其实他并没有看到,洛丽塔看的不过是一本流行杂志,画页上是时尚的“小鲜肉”.亨伯特后来的日子全部被这一刻定格了,他特想把洛丽塔也定格在这样的单纯中.
这部小说最感动人的部分,正是他的这种“一见付终生”的纯度.流行文化中把《洛丽塔》看成一场“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悲剧.实际上这和肉欲、艳情毫无关系.亨伯特的本质,是超越一切的爱情投入,尽管这超出了洛丽塔的理解,也是逆社会主流的一厢情愿,但这样的精神,却是爱情必需的核心要素.

你会不会杀死回家的浪子?
我一直说,一个人35岁以前要把你该犯的错都犯掉.在生命科学研究里面,原来一直以为大脑前额叶跟着身体其他部分在十八九岁都一起长好了.后来,前几年新的生命科学研究才发现,大脑前额叶是发育最晚的.这个地方一直到30岁、31岁才发育成功.这个地方负责什么呢?它专门负责综合、判断、决断.
所以这样一想也很危险,我们上大学、谈恋爱、找工作,都是在大脑没发育好的情况下去做的.所以你说错乱或者什么,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关键是沉淀.一个人到30岁、31岁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没有什么选择,前面什么试错也没有进行过.他只有这么一个简单的一维人生,前额叶长好了也没用.所以我们说,一个回头的人是一个选择过的人,个复生了的人,一个新的人.
日本的小泉八云写过一个《怪谈》.小泉八云是个爱尔兰人,后来到美国做记者,又到日本去做记者,最后跟一个姓小泉的女人结婚,所以他叫小泉八云.他的妻子很好,经常跟小泉八云讲日本的民间故事.
有一个故事是讲一个男人,草根阶层,他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就抛弃了妻子去一个贵族家里当仆人.他想,到那个地方如果有机会,可以跟更高阶层的人结婚,这样能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去了以后,他真的跟贵族的女儿结了婚,变成一个贵族的女婿.
结婚以后他才发现,人生最温暖的东西不是什么地位、金钱,而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那个妻子对待他就像对待一匹骡子,让他整天干活、挑水、扇扇子,居高临下.所以这个男人三年以后决定回家.回去以后,看到妻子在那里纺线,妻子看到他回来很惊喜,给他做饭.
第二天早上起来,这个男人一睁眼,发现自己在一个大废墟里面,妻子也没有了.他特别惊恐,就出去问邻居.邻居说,你走了以后不久你的妻子就去世了.他这才知道,这是妻子的鬼魂知道他回来了,还给他做了顿饭,给他最后的温暖.
小泉八云听到这个故事,觉得这跟我们现代女性不一样,那是传统的女性.他后来写小说的时候就变成另外一个情况了:
这个男人回来了,妻子给他做饭、给他温暖.第二天早上一起来,他发现自己躺在废墟里.男人吓一跳,转头一看,妻子还在旁边,一头黑发.他下意识地去摸,冰凉冰凉.把这个黑发一抓,下面是个大骷髅.
他吓坏了,立马跳起来.跳到哪里黑发就追到哪里.他跑到一个柱子那里抱着,一抬头,黑发就在头上飘.最后他爬到院子的枯井里一看,自己已经变成一个骷髅了.死了.
这就是我们现代的精神,男女是平等的.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传统里面女性是一个男性的救赎之地:我出去浪一次,回来还能获得你的原谅,然后我就变成特别好的一个人.
就像余华写《活着》,福贵那么乱七八糟、吃喝嫌赌,家珍最后还是很温暖地回家来接纳他,最后福贵变成这么好的人.所以有时候你读这个小说会叹息,这么好的一个男人,原来不太好,现在经过一番闯荡回来这么好了.变好了,但作者却把他杀死了.
我们将来的社会里,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多的.我们现在接不接受回头的人?会不会接受一种不是很完整的美?我们以后如果不能接受的话,就会有大量的破碎.所以这也是一个问题.

堕落是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堕落中有没有爱情?我们不能保证我们的人格、心理随时保持一种平衡,因为社会对人有强大的冲击.有时候往往在一个堕落的过程里面,我们突然对人产生了怜悯,产生了这种共在感.
像太宰治写的《维荣的妻子》.
维荣,法国著名的抒情诗人,他后来被人诬陷,丢在一个城堡的地牢里.那个地牢非常可怕,五六米深,有时候人们会丢点食物.是丢进去,不是发食物,谁力气大谁就抢得多,暗无天日.他差点死在里边,后来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出面说情,才把他救出来.
他写的诗非常地感伤:去年白雪,而今安在?那是种对人生的珍惜感.
我们有时候堕落是为了珍惜,不堕落就珍惜不了.
所以太宰治这本书写得特别好——个男人,原来年轻的时候那么浪漫那么喜欢维荣的诗,人家就把他叫做维荣.结果有一天,他突然跑回家,慌慌张张的.他跟妻子说,有人来找我,你说我不在家,然后赶快跑到里面躲起来.
一会儿一个酒吧老板来了,说你的丈夫太不像话了.半年以前来我这里喝酒,拿出一张一万日元的票子,我说要找他钱,他说不用找,以后再来扣账就行.没想到半年以来天天来,吃了好多喝了好多,还不付钱.今天跟他催一点账他就生气,把我收银台里的钱一把抢过去跑了.
哎呀,他妻子一听,我丈夫年轻的时候内心那么美,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她跟老板说,我到你店里打工,我来还这个账.她去了以后,看到酒吧里的人五花八门、三教九流、乱七八糟.她发现在这个社会里,她的丈夫已经是一个最好最好的人了,就发自内心地觉得生活在这样一个黑暗时代非常地悲哀,也理解了丈夫.
这是超越道德的.所以在某些场域里面,我们要道德休假.道德休假才能保持我们的爱,深化我们的爱情.
未来的社会里面,面对新的、这么大的文明转型,很多人在内心深处没有准备.
中国人在一百多年以来最基本的特征叫什么呢,就叫没有准备.谁料到共和?谁料到建国?谁又料到“文革”?
“文革”中我去插队,大家都不读书.没用.有一个四川大学教授的女儿在我们那儿插队劳动,她喜欢看书.个个都嘲笑她,很孤独.没想到恢复高考,唯当一下子,她被筛选出来了,考上大学.
再接着,谁想到后面市场经济?谁又想到全球化呢?
所以总是没有准备.我们今天所有发展的趋势都是外来的,都是外部刺激出来的.我们自己的主逻辑、主调一直没有实现,这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要容忍人,理解人,把堕落也能放进去.在这样一种理解里,爱情会拯救人.这是我们面对未来的一个特点.

最后一个难关:能不能生活在别处?

我以前看苏联作家,现在应该叫吉尔吉斯作家艾特玛托夫写的《查密莉雅》.我们知道菲茨杰拉德写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发表以后被称为是人类最后一部浪漫主义小说,评价非常高.结果1956年,《查密莉雅》发表,全世界评论家又欢呼了:这才是真正的人类最后部浪漫主义爱情小说.
书里写一个年轻的农村姑娘查密莉雅,长得非常健美.她很快要出嫁了,嫁到一个非常股实的人家.这个时候,村子里来了一个伤兵,叫丹尼亚尔,二战以后有些伤兵被安置到各地.查密莉雅发现这个伤兵跟大家完全不同,傍晚,他会坐在山坡上唱一些歌,又忧伤又遥远,完全不是日常生活油盐酱醋的状态.
后来集体农庄派她和丹尼亚尔一起去送粮.到了粮站以后,别人往他肩上放一袋粮食,他把它扛进去.这期间,要过一个五米长的跳板.结果粮站的人恶作剧,看丹尼亚尔是一个伤兵,故意嘲笑他,给他放了两袋.
丹尼亚尔一看,脸上的汗哗就下来了.查密莉雅一下子心就提起来了.结果他一声不吭.他是个伤兵,但是他心里特别骄傲.他就咬着牙,一步一步地往那个跳板走.一点点地,最后终于送进去.
就在那一刻,查密莉雅看到了一个东西:尊严,精神的高贵.后来查密莉雅跟他私奔了,他们离开了这个地方.因为有这种力量,他们确信从零开始也能创造个新生活.
爱情的要点就是这个.爱情不是个银行,你看他有才华,有财富,有什么什么,那个东西是飘忽不定的,终究会用完.爱情最根本的是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查密莉雅和丹尼亚尔两个人去哪里,我们不知道,但是世界就在自己的爱情里面.
所以我们今天特别需要这么一种状态.模仿的时代过去了,未来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爱情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从零开始,从无到有,我们整个社会就会焕发出无限的青春的力量.
我在日本时,最喜欢去二手书店.书店老板喜欢文学,来的人也都是喜欢文学的,都有同样的心情,是同一个世界的.老板自己挣不了多少钱也很高兴,那个眼神特别地温润.
爱情里面也有种共通的眼神.在未来世界里,未来时间里,我们要坚信爱情.爱情给我们创造了非常多宝贵的新生活,一种跟前人不同的生活.当我们身处爱情中,它会推动我们做出巨大的改变.
所以我们说,今天是一个单身的黄金时代,但是我们还是要勇敢地追求爱情.

梁永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文转载自《Vista看天下》总第536期

首 页上一页下一页尾 页刷新数据(总共28条记录)

个人资料

Jan****ary_

  • 等级:
  • 下载次数:0
  • 性别:
  • 生日:2006年1月20日
  • 地区:广西南宁市
  • 年级:高二